古诗词网

东连扬子息江涛,北望天津散海潮。

胡应麟明代〕《昆崙行送大司空朱公驰驿还豫章并呈唐太常万直指

君不见黄河之水来昆崙,浊流万里经龙门。环嵩绝华不少息,吞吐日月排乾坤。

天吴扬澜九河溢,大泽龙蛇起原隰。洪荒不解尧舜忧,平成却藉司空力。

自从大禹作司空,百川四渎俱朝宗。锁压支祈镇淮甸,至今玉策垂神功。

国家定鼎幽燕北,财赋实仰东南域。河渠一线廑帝衷,维时首赖平江伯。

二百年来飞挽停,肃皇之末何邅迍。千艘莫进饷道阻,临朝南顾嗟群臣。

我公崛起江之右,列星显化神明胄。匡庐彭蠡毓精华,西山南浦钟奇秀。

早年通籍谒承明,中岁翱翔汉两京。一朝起任虞庭事,九官四岳咸推能。

沛渠已淤徐方塞,巨浪滔天势难遏。两岸洪波迥莫分,百年故道谁能识。

神功实始南阳口,夏村既道留城走。报国难将宠辱惊,乘时大展经纶手。

栉风沐雨卧不宁,追逐魍魉驱玄冥。八年胼胝勋绩就,青天不动黄流平。

东连扬子息江涛,北望天津散海潮。车书万国看王会,玉帛群方贺圣朝。

隆庆之中河再决,帝谓元臣有遗烈。一麾暂驻淮泗清,风雷寂静波涛绝。

飞廉导车屏翳从,冯夷海若应潜踪。金书鸟篆迹灵秘,异时彷佛岣嵝峰。

大禹功高古来少,姬旦才多心转小。门下争看桃李荣,车前肯使骅骝老。

纷纷制作悬丹霄,驰驱阮陆追风骚。元和文誉斗山重,天宝才名今古豪。

三朝出入方垂注,投簪忽拥南归骑。苍生常恐谢公閒,黄阁难留疏广去。

楼船箫鼓出皇州,锦缆牙樯作胜游。群公祖帐灞陵晚,万姓环看渭水秋。

迢递关城望乡邑,浮云渐送匡山色。暂舣兰舟水驿滨,故老相逢话胸臆。

酒阑倚剑心飞扬,语及前朝俱感伤。丈夫报国志犹在,星辰错落双干将。

旌旗明发川原阻,著绣昼行谁与伍。滕王阁上几留宾,孺子亭前频吊古。

即今廊庙求贤急,肯使元勋卧黄石。绿野堂开祗暂留,终须勉为苍生出。

五老东南势转尊,三台佳气正氤氲。鸾笺倘逐蒲轮到,极目燕台五色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东连扬子江涛北望天津海潮

东连(东连)
唐 贾至 岳阳楼重宴别王八员外贬长沙 江路东连千里潮,青云北望紫微遥。  ——《骈字类编》
扬子(扬子)
李白 诗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分类字锦》
息 xī《國語辭典》

息 [ xí ]

  1. 呼吸时出入的气。如:「窒息」、「奄奄一息」、「一息尚存」。《聊斋志异·卷七·青娥》:「略闻香息,心愿窃慰。」
  2. 子女、儿子。如:「子息」。《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弱息仅存,亦为庶产。」
  3. 利钱。如:「利息」、「月息」、「年息」。《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4. 音讯、音信。如:「消息」、「信息」。
  5. 赘肉。《黄帝素问灵枢经·卷一·邪气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瘘偏风。」通「瘜」。
  6. 姓。如明代有息隆泰。
  1. 呼吸、喘气。《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2. 休憩、放松身心。如:「歇息」、「休息」。《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3. 停止、消失。如:「止息」、「息怒」、「川流不息」。《汉书·卷四八·贾谊传》:「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4. 繁殖、滋长。《荀子·大略》:「有国之君,不息牛羊。」《战国策·齐策四》:「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江涛(江涛)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 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
唐 杜甫 秋峡 江涛万古峡,肺气久衰翁。
唐 薛能 平盖观 春风开野杏,落日照江涛。  ——《骈字类编》
北望
唐 杜甫 送裴五赴东川 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
唐 韦应物 行宽禅师院 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
唐 柳宗元 构法华寺西亭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 何时上到梅花岭,北望螺峰半点苍。
元 元淮 秋江远兴 移舟买酒近菰蒲,北望扬州有若无。
元 元好问 出京 春风不剪垂杨断,系尽行人北望心。  ——《骈字类编》
天津 tiān jīn
(1).银河。《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王逸 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閒,汉津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宋 欧阳修 《鹊桥仙》词:“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2).指 天津桥 。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天津 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宋 张耒 《和周廉彦》:“修禊 洛 滨期一醉, 天津 春浪緑浮堤。”参见“ 天津桥 ”。
(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晋书·天文志上》:“天津九星,横河中,一曰天汉,一曰天江。”  ——《漢語大詞典》
散 sàn/sǎn《國語辭典》

散 [ sàn ]

  1. 分离。如:「分散」、「离散」、「烟消云散」。
  2. 分布、撒出。如:「散播」、「散发」、「天女散花」。
  3. 排遣、抒发。如:「散闷」、「散心」。唐·杜甫〈落日〉诗:「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4. 解雇、解职。如:「遣散」。
  5. 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散 [ sǎn ]

  1. 不自约束的。如:「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唐·杨倞·注:「散,不拘检者也。」
  2. 零碎、不紧凑。如:「散工」、「散沙」。
  3. 闲逸。如:「闲散」、「散官」。
  4. 杂乱、没有规则。如:「散乱」。《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1. 分开、解体。如:「队伍散了」、「头发散了」。
  1. 药粉。如:「胃散」、「药散」、「消暑散」。
  2. 姓。如周代有散宜生。
海潮 hǎi cháo
海洋潮汐。指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海潮迎舰,江萍送王。” 宋 叶适 《上陈提举》:“金铁所藏,山脉有夷伤之患;鱼盐通馈,仰海潮枯竭之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且地在三岔河,海潮上溢,可以灌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超然瑯琊二台》:“又臺下入海十餘里,復有一碑,每海潮退时,乃可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