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车书万国看王会,玉帛群方贺圣朝。

胡应麟明代〕《昆崙行送大司空朱公驰驿还豫章并呈唐太常万直指

君不见黄河之水来昆崙,浊流万里经龙门。环嵩绝华不少息,吞吐日月排乾坤。

天吴扬澜九河溢,大泽龙蛇起原隰。洪荒不解尧舜忧,平成却藉司空力。

自从大禹作司空,百川四渎俱朝宗。锁压支祈镇淮甸,至今玉策垂神功。

国家定鼎幽燕北,财赋实仰东南域。河渠一线廑帝衷,维时首赖平江伯。

二百年来飞挽停,肃皇之末何邅迍。千艘莫进饷道阻,临朝南顾嗟群臣。

我公崛起江之右,列星显化神明胄。匡庐彭蠡毓精华,西山南浦钟奇秀。

早年通籍谒承明,中岁翱翔汉两京。一朝起任虞庭事,九官四岳咸推能。

沛渠已淤徐方塞,巨浪滔天势难遏。两岸洪波迥莫分,百年故道谁能识。

神功实始南阳口,夏村既道留城走。报国难将宠辱惊,乘时大展经纶手。

栉风沐雨卧不宁,追逐魍魉驱玄冥。八年胼胝勋绩就,青天不动黄流平。

东连扬子息江涛,北望天津散海潮。车书万国看王会,玉帛群方贺圣朝。

隆庆之中河再决,帝谓元臣有遗烈。一麾暂驻淮泗清,风雷寂静波涛绝。

飞廉导车屏翳从,冯夷海若应潜踪。金书鸟篆迹灵秘,异时彷佛岣嵝峰。

大禹功高古来少,姬旦才多心转小。门下争看桃李荣,车前肯使骅骝老。

纷纷制作悬丹霄,驰驱阮陆追风骚。元和文誉斗山重,天宝才名今古豪。

三朝出入方垂注,投簪忽拥南归骑。苍生常恐谢公閒,黄阁难留疏广去。

楼船箫鼓出皇州,锦缆牙樯作胜游。群公祖帐灞陵晚,万姓环看渭水秋。

迢递关城望乡邑,浮云渐送匡山色。暂舣兰舟水驿滨,故老相逢话胸臆。

酒阑倚剑心飞扬,语及前朝俱感伤。丈夫报国志犹在,星辰错落双干将。

旌旗明发川原阻,著绣昼行谁与伍。滕王阁上几留宾,孺子亭前频吊古。

即今廊庙求贤急,肯使元勋卧黄石。绿野堂开祗暂留,终须勉为苍生出。

五老东南势转尊,三台佳气正氤氲。鸾笺倘逐蒲轮到,极目燕台五色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车书万国王会玉帛群方圣朝

车书(車書)chē shū
(1).《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谓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泛指国家的文物制度。《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唐 杜甫 《题桃树》诗:“寡妻羣盗非今日,天下车书已一家。” 清 黄遵宪 《送宍户玑公使之燕京》诗:“ 唐 宋 时遣使,车书万里同。”
(2).指推行制度。 宋 李杲卿 《孟邦雄墓志》:“朝廷得以车书 陇右 ,开拓 巴 蜀 ,皆公之力也。”  ——《漢語大詞典》
万国(萬國)wàn guó
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 中国 ,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王会(王會)wáng huì
旧时诸侯、四夷或藩属朝贡天子的聚会。语本《逸周书·王会》:“ 成周 之会,墠上张赤帟阴羽。” 孔晁 注:“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四夷也。” 唐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庭实超王会,广乐盛钧天。” 宋 黄庭坚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物色看王会,勋劳在 石渠 。” 明 徐孚远 《在交日久传语日变》诗:“虽然 周 室非全盛,王会开时 南海 清。” 清 王韬 《变法中》:“虽疆域渐广,而登王会、列屏藩者,不过东南洋诸岛国而已。”  ——《漢語大詞典》
玉帛 yù bó
(1).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祭用玉帛牲牷。”《左传·哀公七年》:“ 禹 合诸侯於 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
(2).征聘贤士。 晋 枣据 《杂诗》:“开国建元士,玉帛聘贤良。”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施玉帛於丘园,驰翘车於巖藪。”
(3).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左传·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 中国 与 英 法 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4).借指执献玉帛的诸侯或外国使者。 唐 柳宗元 《涂山铭》:“﹝ 禹 ﹞乃朝玉帛,以混经制。” 唐 常建 《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 归去不称王。” 宋 陆游 《长歌行》:“万国朝 未央 ,玉帛来联翩。”
(5).泛指财富。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谓荣显为不幸,以玉帛为草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贱却人间玉帛。” 鲁迅 《坟·坚壁清野主义》:“古圣人所教的‘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  ——《漢語大詞典》
群方 qún fāng
犹万方。《后汉书·逸民传序》:“羣方咸遂,志士怀仁。”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尧 禹 生而天下火驰, 姬 孔 出而羣方鼎沸。” 宋 范仲淹 《从谏如流赋》:“我后光被羣方,柔怀多士。” 清 钱谦益 《奉神宗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之三:“在宥羣方理,高居庶物新。”  ——《漢語大詞典》
贺 ( 賀 ) hè
贺 [ hè ]
  1. 庆祝,祝颂:祝~。~喜。~词。~电。~礼。
  2. 姓。
圣朝(聖朝)shèng cháo
封建时代尊称本朝。亦作为皇帝的代称。《汉书·两龚传》:“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 晋 李密 《陈情事表》:“逮奉圣期,沐浴清化。” 唐 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诗:“圣朝无闕事,自觉諫书稀。” 明 何景明 《陇右行送徐少参》诗:“ 秦 日 长城 号塞垣, 汉 时故郡称 天水 ,圣朝扫荡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 清 曾国藩 《江宁府学记》:“今兵革已息,学校新立,更相与讲明此义,上以佐圣朝匡直之教,下以闢异端而迪吉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