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驱除,往往用土狼。
大江从西来,东抵长干冈。至今号栅洪,对城横石梁。
落日照金陵,火旻生秋凉。都城久尘坌,出郊且相羊。
客有五六人,鼓枻歌沧浪。盘中设瓜果,几案罗酒浆。
上坐老沙门,旧日名省郎。曾折帝廷槛,几死丹陛旁。
天子自明圣,毕竟诛安昌。南走侍密勿,一身再奔亡。
复有一少者,沈毅尤非常。不肯道姓名,世莫知行藏。
其馀数君子,须眉各轩昂。为我操南音,未言神已伤。
流贼自中州,楚实当其吭。出入十五郡,南国无安疆。
血成江汉流,骨与灊庐望。赫怒我先帝,亲遣元臣行。
北落开和门,三台动光芒。一旦霣大命,藩后残荆襄。
遂令三楚间,哀哉久战场。宁南佩侯印,忽焉竟披猖。
称兵据上流,以国资东阳。岂无材略士,忍死奔遐荒。
落雁衡北回,穷乌树南翔。可怜洞庭水,遗烈存中湘。
连营十三镇,恣肆无朝纲。夜半相诛屠,三宫离武冈。
黔中亦楚地,君长皆印章。国家有驱除,往往用土狼。
积雨闭摩泥,毒流涨昆明。蛮陬地斗绝,极目天茫茫。
顷者西方兵,连岁争辰阳。心悼黄屋远,眼倦烽火忙。
楚虽三户存,其人故倔彊。崎岖二君子,志意不可量。
郧公抗忠贞,左徒吐洁芳。举头是青天,不见二曜光。
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仆本吴趋士,雅志陵秋霜。
适来新亭宴,得共宾主觞。戮力事神州,斯言固难忘。
我宁为楚囚,流涕空沾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国家(國家)guó jiā
(1).统治阶级实行阶级压迫和实施统治的组织。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易·繫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赵岐 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论》:“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2).公家;朝廷。《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 、 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3).犹言“官家”。指皇帝。《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4).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5).京城,首都。《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
(2).公家;朝廷。《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 、 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3).犹言“官家”。指皇帝。《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4).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5).京城,首都。《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驱除(驅除,敺除)qū chú
驱除:1.排除;赶走。《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乡 秦 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 司马贞 索隐:“言驱除患难耳。”《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元 萨都剌 《桃源行题赵仲穆画》:“ 长城 远筑 阿房 起,黔首驱除若螻蚁。”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添设御林兵保卫天京诏》:“有事同心勤努力,驱除小丑天威扬。”
(2).指被赶走的人或事物。《北史·僭伪附庸传论》:“观其递为割据,亦一时之杰,然而卒至夷灭,可谓 魏 之驱除。” 宋 李纲 《论秦隋势之相似》:“然则 秦 隋 者,其 汉 唐 之驱除乎?”
敺除:驱赶,扫除。 ——《漢語大詞典》
(2).指被赶走的人或事物。《北史·僭伪附庸传论》:“观其递为割据,亦一时之杰,然而卒至夷灭,可谓 魏 之驱除。” 宋 李纲 《论秦隋势之相似》:“然则 秦 隋 者,其 汉 唐 之驱除乎?”
敺除:驱赶,扫除。 ——《漢語大詞典》
往往 wǎng wǎng
(1).常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孙固 、 韩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 唐 曹唐 《刘晨阮肇游天台》诗:“往往鷄鸣巖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汉 之能吏多出掾史, 唐 节度所辟书记,亦往往入而为大官。” 巴金 《家》十五:“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名-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 姓。如汉代有用虬。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土 tǔ《國語辭典》
土 [ tǔ ]
名- 地面砂泥等的混合物。如:「泥土」、「黏土」、「黑土」、「积土成山」。《书经·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 地域、疆域。如:「国土」、「领土」、「疆土」。《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
- 乡里。如:「故土」。《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唐·刘威〈旅怀〉诗:「老将何面还吾土,梦有惊魂在楚乡。」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本地的、地方性的、区域的。如:「土产」、「土货」、「土话」。
- 古老传统的。如:「土方法」、「土法炼钢」。
- 不合潮流的。如:「土里土气」、「他的穿著很土。」
狼 láng《國語辭典》
狼 [ láng ]
名-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形状似犬,毛为青灰色,头锐喙尖,后脚稍短。嗅觉灵敏,听觉佳。性凶狠狡猾,昼伏夜出,会袭击人畜。
- 忠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约聚集在大陆地区广东、广西两省的交界处。
- 星名。即天狼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其东有大星曰狼。」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狼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