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 出名,有名望:~人。~达。
- 名声:令~(好名声)。丑~。
-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 姓。
三箭
唐书薛仁贵传见三矢下下宋史选举志见一箭下 金史选举志见一石 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燕射诗见一苇下耶律楚材寄景贤诗见一言下 ——《骈字类编》
定 dìng《國語辭典》
定 [ dìng ]
形- 确切的、不改变的。如:「定理」、「定义」、「定律」、「定局」、「定论」。
- 不动的。如:「定产」、「定业」。
- 规定的。如:「定量」、「定时」、「定期」。
- 固定、使固定。如:「定住」、「定影」。
- 使平静、使稳固。如:「平定」、「安邦定国」。
- 使确定、不更改。如:「底定」、「决定」、「否定」、「裁定」。
- 约定、订立。如:「定约」、「制定」、「订定」。
- 究竟、到底。表疑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无疑」。唐·杜甫〈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
-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天山 tiān shān
(1).山名。(1)一名 燕然山 ,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 杭爱山脉 。 北魏 太延 四年(公元438年) 拓跋焘 击 柔然 ,从 浚稽山 北向 天山 ,即此。(2) 唐 时称 伊州 、 西州 以北一带山脉为 天山 。也称 白山 、 折罗漫山 。 伊州 、今 新疆 哈密县 ; 西州 ,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参阅《元和郡县志·伊州》、《太平寰宇记·伊州》。
(2). 亚洲 中部的大山系。横贯 中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部,西端伸入 苏联 中亚细亚 。全长2500公里,宽250-300公里,为 塔里木 、 准噶尔 两盆地的分界。系由数列东西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 ——《漢語大詞典》
(2). 亚洲 中部的大山系。横贯 中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部,西端伸入 苏联 中亚细亚 。全长2500公里,宽250-300公里,为 塔里木 、 准噶尔 两盆地的分界。系由数列东西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 ——《漢語大詞典》
何啻 hé chì
亦作“ 何翅 ”。 犹何止,岂只。 唐 李山甫 《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宋 叶适 《〈黄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书 巾山 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无穷,视今惠利何翅千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其氛焰所及,视 乾隆 时,何啻十倍!” ——《漢語大詞典》
积 ( 積 ) jī
积 [ jī ]
- 聚集:~少成多。处心~虑。~储。~愤。~郁。~怨。~愿。~累(lěi )。~攒。
-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数。乘~。体~。容~。
- 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这孩子有~。捏~。
甲 jiǎ《國語辭典》
甲 [ jiǎ ]
名- 天干的第一位。
- 古代軍人穿的護身衣物。以皮革或金屬片製成。如:「盔甲」、「鎧甲」、「披甲」。《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 指軍人、兵士。《左傳·宣公二年》:「伏甲將攻之。」
- 動物身上具有保護作用的硬殼。如:「龜甲」、「鱗甲」。
- 手指、腳趾上的角質硬殼。如:「指甲」、「腳趾甲」。
- 引申為圍護於物體外的堅硬保護殼。如:「裝甲車」。
- 古代基層治安制度的戶口編制名稱。如:「保甲」。元·施惠《幽閨記·第六齣》:「奉上司明文,遍張文榜,畫影圖形,十家為甲,排門粉壁,各處挨捕。」
- 量詞。臺灣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甲有二千九百三十四坪,等於零點九七公頃。
- 等第最優的。如:「甲等」、「甲級」。
- 超出群眾、位居首位。如:「富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
- 假定的代名詞。如:「某甲」、「甲地」。北齊·顏之推〈還魂志〉:「婢逐呼云:『某甲欲奸我!』濟即令人殺之。」
甲 [ jià ]
名- 動物名。指甲魚。脊椎動物亞門爬蟲綱龜鱉目。外形像龜,背甲呈灰黑色,有軟皮。腹部白色或淡黃色。頸部甚長,四肢粗短,有厚蹼。多棲息於湖沼等溫、熱帶水域。背甲圓形,邊緣柔軟,肉供食用,甲殼可入藥。也稱為「鱉」。
齐 ( 齊 ) qí/jì/zī/zhāi
齐 [ qí ]
-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 全;完全:~全。人到~了。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 同“斋”。
- 斋戒:~三日而后行。
- 庄敬:~庄。~严。
熊耳 xióng ěr
(1).山名。在 河南省 宜阳县 。 秦岭 东段支脉。《书·禹贡》:“导 洛 自 熊耳 。” 孔 传:“在 宜阳 西。”《后汉书·刘盆子传》:“ 樊崇 乃将 盆子 及丞相 徐宣 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积兵甲 宜阳城 西,与 熊耳山 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洛水 之北有 熊耳 ,双峦竞举,状同熊耳。在 宜阳 也。” 宋 陆游 《小出塞曲》:“明日受降处,甲齐 熊耳 高。”
(2).山名。在 湖南省 。《史记·封禅书》:“南伐至 召陵 ,登 熊耳山 以望 江汉 。” 司马贞 索隐引《荆州记》:“ 耒阳 、 益阳 二县东北有 熊耳 ,东西各一峯,状如熊耳,因以为名。”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在 湖南省 。《史记·封禅书》:“南伐至 召陵 ,登 熊耳山 以望 江汉 。” 司马贞 索隐引《荆州记》:“ 耒阳 、 益阳 二县东北有 熊耳 ,东西各一峯,状如熊耳,因以为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