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意 tiān yì
(1).上天的意旨。《墨子·天志上》:“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汉书·礼乐志》:“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吾儕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红楼梦》第九十回:“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老舍 《神拳》第三幕:“凡事都有天意,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管它干到几时为止?”
(2).帝王的心意。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詔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 唐 王建 《上裴度舍人》诗:“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 仁庙 晚未得嗣,天意颇无聊。”
(3).自然的意趣。 宋 梅尧臣 《墨竹》诗:“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壁间天意足。” ——《漢語大詞典》
(2).帝王的心意。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詔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 唐 王建 《上裴度舍人》诗:“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 仁庙 晚未得嗣,天意颇无聊。”
(3).自然的意趣。 宋 梅尧臣 《墨竹》诗:“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壁间天意足。”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形-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动-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期 qī/jī《國語辭典》
期 [ qí ]
动- 约定。如:「不期而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三国魏·曹丕〈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 希冀、盼望。如:「期待」、「期望」。宋·欧阳修〈纵囚论〉:「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必能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 时、日,或经约定的时、日。如:「时期」、「日期」、「限期」、「后会有期」。唐·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 折》:「我今日与小姐赴期去来。」
- 一段时间。如:「假期」、「学期」、「潜伏期」、「危险期」。
- 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量词。计算事物分期的单位。如:「训练计划一年分为四期。」、「这本杂志已出版五卷六十期。」
期 [ jī ]
名- 一周年。《论语·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 丧服中期服的简称。《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彊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期 [ qī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