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愁痛会苏息,
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虚名但蒙寒温问,
泛爱不救沟壑辱。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盈把那须沧海珠,
入怀本倚昆山玉。拨弃潭州百斛酒,芜没潇岸千株菊。
使我昼立烦儿孙,令我夜坐费灯烛。忆子初尉永嘉去,
红颜白面花映肉。军符侯印取岂迟,紫燕騄耳行甚速。
圣朝尚飞战斗尘,济世宜引英俊人。黎元愁痛会苏息,
夷狄跋扈徒逡巡。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
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他日更仆语不浅,
明公论兵气益振。倾壶箫管黑白发,舞剑霜雪吹青春。
宴筵曾语苏季子,后来杰出云孙比。茅斋定王城郭门,
药物楚老渔商市。市北肩舆每联袂,郭南抱瓮亦隐几。
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鸟雀苦肥秋粟菽,
蛟龙欲蛰寒沙水。天下鼓角何时休,阵前部曲终日死。
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致君尧舜付公等,
早据要路思捐躯。
泛爱不救沟壑辱。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盈把那须沧海珠,
入怀本倚昆山玉。拨弃潭州百斛酒,芜没潇岸千株菊。
使我昼立烦儿孙,令我夜坐费灯烛。忆子初尉永嘉去,
红颜白面花映肉。军符侯印取岂迟,紫燕騄耳行甚速。
圣朝尚飞战斗尘,济世宜引英俊人。黎元愁痛会苏息,
夷狄跋扈徒逡巡。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
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他日更仆语不浅,
明公论兵气益振。倾壶箫管黑白发,舞剑霜雪吹青春。
宴筵曾语苏季子,后来杰出云孙比。茅斋定王城郭门,
药物楚老渔商市。市北肩舆每联袂,郭南抱瓮亦隐几。
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鸟雀苦肥秋粟菽,
蛟龙欲蛰寒沙水。天下鼓角何时休,阵前部曲终日死。
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致君尧舜付公等,
早据要路思捐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黎元 lí yuán
亦作“ 黎玄 ”。 即黎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省宫室,去雕文,举孝弟,恤黎元。” 晋 潘岳 《关中诗》:“哀此黎元,无罪无辜。”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黎玄凑仁,云祗宅庆。”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部刺史》:“烦扰刻暴,剥削黎元,为百姓所疾。”参见“ 黎民 ”。 ——《漢語大詞典》
愁痛 chóu tòng
悲痛。《左传·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夫人愁痛,不知所庇。” 唐 柳宗元 《南岳云峰和尚塔铭》:“呜呼!大师之葬,门人慕号,长老愁痛。” ——《漢語大詞典》
会 ( 會 ) huì/kuài
会 [ huì ]
-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
-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
-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
- 彼此见面:~面。~见。
- 付钱:~账。~钞。
- 理解,领悟,懂:~心,体~。
- 能,善于:~游泳。~英语。
-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
-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
- 恰好,正好:~天大雨。
- 一小段时间:~会儿。
- 总计:~计(❶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❷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 姓。
苏息(甦息)sū xī
(1).休养生息。《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 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 姚合 《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 元和 ,上将功成自执戈。”《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2).复活;苏醒。《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3).犹休息。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独夫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漢語大詞典》
(2).复活;苏醒。《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3).犹休息。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独夫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