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国风》有正变,用冠皆妇人。

姚鼐清代〕《题合箫楼槁

《国风》有正变,用冠皆妇人。德载重一世,美言播千春。

江山壮龙虎,人物渺荆榛。卓玆白发嫠,养志忘贱贫。

濡翰写胸怀,皎月升秋旻。感激或哀怨,终无俗淄磷。

二班汉东西,异彼蔡与甄。何况竞宫体,绮丽《玉台》新。

少游咏芍药,蔑与昌黎伦。异哉女郎诗,于今论《过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国风有正妇人

国风(國風)guó fēng
(1).《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2).国家的风俗。《史记·殷本纪》:“帝 武丁 即位,思復兴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 唐 宋中 《送韦参军》诗:“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漢語大詞典》
有正 yǒu zhèng
指掌政的大臣。《书·酒诰》:“ 文王 誥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孔 传:“正,官治。” 孙星衍 疏:“ 郑 注《周礼·萍氏》引此文‘正’作‘政’。疏云:‘有政之大臣,有事之小臣。’”  ——《漢語大詞典》
变 ( 變 ) biàn
变 [ biàn ]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
  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
  3. 使改变:~废为宝。
  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5. 变卖:~产。
  6. 变通:通权达~。
  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
  8. 指变文:目连~。
  9. 姓。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1.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2.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4. 姓。如汉代有用虬。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2.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1.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1.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2.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冠 guān/guàn《國語辭典》

冠 [ guān ]

  1. 帽子。如:「皇冠」、「凤冠」、「桂冠」、「怒发冲冠」。《左传·哀公十五年》:「君子死,冠不免。」
  2. 位于顶端像帽子的东西。如:「鸡冠」、「花冠」。南朝陈·徐陵〈斗鸡〉诗:「花冠已冲力,芥爪复惊媒。」

冠 [ guàn ]

  1. 戴帽子。《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
  2. 男子已成年。唐·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长成一十七岁,生得一表人才,须然已冠,尚未娶妻。」
  3. 覆盖。《文选·江淹·杂体诗·谢仆射》:「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
  4. 超越、领先。如:「独冠群芳」。《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太史公曰》:「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5. 加上。如:「冠夫姓」、「冠罪名」。
  1. 一种古代的仪式。为年满二十岁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礼。后亦称成年男子为「冠」。《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1. 第一的、最优秀的。如:「冠军」。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妇人(婦人)fù rén
亦作“媍人”。
(1).古代士之妻称妇人。《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2).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易·恒》:“妇人吉,夫子凶。”《墨子·非攻下》:“农夫不暇稼穡,妇人不暇纺绩织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妇人之性,率宠子壻而虐儿妇。” 唐 罗隐 《谗书·拾甲子年事》:“ 谷 竟从逆,呜呼,谋及媍人者必亡。”《水浒传》第二七回:“早望见一个酒店,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 茅盾 《野蔷薇·诗与散文》:“他霍地转过身来,便和一位身材苗条的妇人面对面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