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五代诰,垂光仁寿里。
陈柄德〔清代〕《题赠和斋先生五代同堂图》
不采商山芝,不饮菊溪水。积善有馀庆,本根庇葛藟。
蔼蔼苍颜翁,卓哉古君子。含饴弄曾元,一一分甘旨。
养堂临清溪,溶溶风日美。崇兰叶娟娟,流泉石齿齿。
孙枝又生孙,莲子复结子。老翁顾而笑,童孙喜欲起。
握印复提戈,他日卜青紫。青紫何足荣,善人后应尔。
煌煌五代诰,垂光仁寿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煌煌 huáng huáng
(1).明亮辉耀貌;光彩夺目貌。《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朱熹 集传:“煌煌,大明貌。” 前蜀 贯休 《善哉行》:“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金 王若虚 《上周监察夫人生朝》:“煌煌綺罗,洋洋丝竹。” 郭沫若 《万引》:“﹝他﹞坐上电车一直坐到书店门口,店里已经是灯光煌煌的了。”
(2).显耀;盛美。《汉书·扬雄传下》:“明哲煌煌,旁烛之疆;逊於不虞,以保天命。” 宋 沈遘 《五言沈沔天隐楼》:“煌煌全盛时,冠盖充里门。” 清 孙枝蔚 《房衍公与予见后朝夕不离感赠》诗之二:“ 京雒 何煌煌,相府何潭潭。” 徐迟 《财神和观音》:“他默诵起来了,现在这果真已是篇煌煌的大论文。”
(3).昭彰;醒目。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 孔 壁既彰,蝌斗煌煌。”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些报纸上都用了头号字煌煌地排印着,可以刺得人们头昏。” ——《漢語大詞典》
(2).显耀;盛美。《汉书·扬雄传下》:“明哲煌煌,旁烛之疆;逊於不虞,以保天命。” 宋 沈遘 《五言沈沔天隐楼》:“煌煌全盛时,冠盖充里门。” 清 孙枝蔚 《房衍公与予见后朝夕不离感赠》诗之二:“ 京雒 何煌煌,相府何潭潭。” 徐迟 《财神和观音》:“他默诵起来了,现在这果真已是篇煌煌的大论文。”
(3).昭彰;醒目。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 孔 壁既彰,蝌斗煌煌。”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些报纸上都用了头号字煌煌地排印着,可以刺得人们头昏。” ——《漢語大詞典》
五代 wǔ dài
(1).五个朝代。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礼记·祭法》:“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郑玄 注:“五代谓 黄帝 、 尧 、 舜 、 禹 、 汤 。”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诰 ( 誥 ) gào
诰 [ gào ]
- 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命。~封。
- 告诫,勉励:自~。~诫。
-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敕(官吏受封的文书)。
垂光 chuí guāng
(1).谓光芒俯射。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2).指俯射的光芒。 明 刘基 《春日行》:“白日出东陆,垂光曜中天。”
(3).比喻普施恩泽。《尉缭子·治本》:“所谓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敍,四曰无敌,此天子之事也。” ——《漢語大詞典》
(2).指俯射的光芒。 明 刘基 《春日行》:“白日出东陆,垂光曜中天。”
(3).比喻普施恩泽。《尉缭子·治本》:“所谓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敍,四曰无敌,此天子之事也。” ——《漢語大詞典》
仁寿(仁壽)rén shòu
谓有仁德而长寿。语出《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邢昺 疏:“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汉书·王吉传》:“敺一世之民,躋之仁寿之域。”《汉书·董仲舒传》:“ 尧 舜 行德,则民仁寿。”《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由是天人通,阴阳和,俗躋仁寿,物无疵癘。”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至於 汤 武 ,拯涂炭之民而置之於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我皇上聪明神圣之主,又已禎祥毕集,仁寿可登矣。” ——《漢語大詞典》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名-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