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无不(無不)wú bù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漢語大詞典》
笑颜(笑顔)xiào yán
笑容;笑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看他揎拳裸袖,两眼睁得铜铃也似,一些笑颜也没有,一句閒话也不説,却像箇怒气填胸,寻事发作的一般。” 叶圣陶 《倪焕之》四:“暖锅里依然蓬蓬地冒着热气,炽红的炭块仿佛盈盈的笑颜。”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道德 dào dé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峥嵘(峥嶸)zhēng róng
(1).高峻貌。《文选·班固〈西京赋〉》:“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巖峻崷崪,金石峥嶸。” 李善 注引 郭璞 《方言注》:“峥嶸,高峻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 李善 注引《字林》:“峥嶸,山高貌。” 宋 欧阳修 《鵯鵊词》:“龙楼凤闕鬱峥嶸,深宫不闻更漏声。” 巴金 《砂丁》二:“那两座大山,甚至在黑夜里也耸立在两边,摆出它们的峥嵘崎岖的样子。”
(2).指高峻的山峰。
(3).卓越,不平凡。 唐 张说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犖文艺,峥嶸武节。” 宋 苏轼 《和刘景文见赠》:“ 元龙 本志陋 曹 吴 ,豪气峥嶸老不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抚青萍峥嶸壮志,肯教虚掷。”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事作四绝句》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嶸浩气多。”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那里啊,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
(4).兴盛;兴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南皮二台遗瓦砚》:“方峥嶸焕奕於一时之盛兮,詎知夫隆栋必倾而华榱终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嶸。”
(5).形容植物茂盛。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
(6).谓仕宦得意。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嶸今鼎来。” 元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称。一峥嶸便到 文园 令。”《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乔五太太 道:‘娘子説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嶸,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姪女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
(7).高旷。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嶸。” 唐 杜甫 《画鹘行》:“乾坤空峥嶸,粉墨且萧瑟。” 仇兆鳌 注:“峥嶸,高旷也。”
(8).形容岁月逝去。《文选·鲍照〈舞鹤赋〉》:“岁峥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离。” 李善 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筑居仙縹緲,旅食岁峥嶸。” 宋 陆游 《秋声》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嶸。” 明 高启 《客舍夜坐》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嶸。”
(9).深远貌,深邃貌。《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云:“峥嶸,深远貌。”《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嶸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峥嶸下无地,列缺上陵天。”《旧唐书·良吏传上·崔知温》:“又谿谷峥嶸,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
(10).幽深阴暗;阴沉。《文选·鲍照〈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李善 注引《广雅》:“峥嶸,深冥也。” 唐 高适 《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嶸而日曛。”
(11).犹凛冽。 唐 罗隐 《雪霁》诗:“ 南山 雪乍晴,寒气转峥嶸。” 宋 司马光 《苦寒行》:“穷冬北上 太行 岭,霰雪糺结风峥嶸。” 金 党怀英 《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嶸。”
(12).枯槁貌;瘦削貌。 唐 杜甫 《枯柟》诗:“楩柟枯峥嶸,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嶸,相见惟应识旧声。”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嶸,梦到春明身已轻。”
(13).引申为潦倒。 清 王夫之 《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嶸祗敝裘。”
(14).形容波涛汹涌。 唐 王昌龄 《小敷谷龙潭祠作》诗:“跳波沸峥嶸,深处不可挹。” 宋 欧阳修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诗:“残雪 楚 天寒料峭,春风 淮 水浪峥嶸。”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峥嶸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嶸千里。”
(15).形容泪流满面貌。 前蜀 贯休 《上留田行》:“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嶸。”
(16).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髏悬九个,手持寳杖甚峥嶸。” ——《漢語大詞典》
(2).指高峻的山峰。
(3).卓越,不平凡。 唐 张说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犖文艺,峥嶸武节。” 宋 苏轼 《和刘景文见赠》:“ 元龙 本志陋 曹 吴 ,豪气峥嶸老不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抚青萍峥嶸壮志,肯教虚掷。”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事作四绝句》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嶸浩气多。”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那里啊,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
(4).兴盛;兴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南皮二台遗瓦砚》:“方峥嶸焕奕於一时之盛兮,詎知夫隆栋必倾而华榱终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嶸。”
(5).形容植物茂盛。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
(6).谓仕宦得意。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嶸今鼎来。” 元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称。一峥嶸便到 文园 令。”《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乔五太太 道:‘娘子説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嶸,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姪女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
(7).高旷。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嶸。” 唐 杜甫 《画鹘行》:“乾坤空峥嶸,粉墨且萧瑟。” 仇兆鳌 注:“峥嶸,高旷也。”
(8).形容岁月逝去。《文选·鲍照〈舞鹤赋〉》:“岁峥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离。” 李善 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筑居仙縹緲,旅食岁峥嶸。” 宋 陆游 《秋声》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嶸。” 明 高启 《客舍夜坐》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嶸。”
(9).深远貌,深邃貌。《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云:“峥嶸,深远貌。”《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嶸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峥嶸下无地,列缺上陵天。”《旧唐书·良吏传上·崔知温》:“又谿谷峥嶸,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
(10).幽深阴暗;阴沉。《文选·鲍照〈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李善 注引《广雅》:“峥嶸,深冥也。” 唐 高适 《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嶸而日曛。”
(11).犹凛冽。 唐 罗隐 《雪霁》诗:“ 南山 雪乍晴,寒气转峥嶸。” 宋 司马光 《苦寒行》:“穷冬北上 太行 岭,霰雪糺结风峥嶸。” 金 党怀英 《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嶸。”
(12).枯槁貌;瘦削貌。 唐 杜甫 《枯柟》诗:“楩柟枯峥嶸,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嶸,相见惟应识旧声。”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嶸,梦到春明身已轻。”
(13).引申为潦倒。 清 王夫之 《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嶸祗敝裘。”
(14).形容波涛汹涌。 唐 王昌龄 《小敷谷龙潭祠作》诗:“跳波沸峥嶸,深处不可挹。” 宋 欧阳修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诗:“残雪 楚 天寒料峭,春风 淮 水浪峥嶸。”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峥嶸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嶸千里。”
(15).形容泪流满面貌。 前蜀 贯休 《上留田行》:“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嶸。”
(16).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髏悬九个,手持寳杖甚峥嶸。” ——《漢語大詞典》
功 gōng《國語辭典》
功 [ gōng ]
名- 勋劳。如:「立功」、「歌功颂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 事情、工作。如:「功亏一篑」。《史记·卷八二·田单传》:「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 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劳无功」。《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成就、事业。如:「丰功伟业」。《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 工夫。如:「用功」、「练功」。唐·韩愈〈答殷侍御书〉:「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
- 一种丧服。参见「功服 」条。
- 物理上称施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施力方向所移动距离的乘积为「功」。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形-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形-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 參見「大夫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