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祢衡刺,争迎郭泰舟。
崧高移岭表,岳降在罗浮。紫气女牛尾,朱鹑桂海头。
江山蟠瑞彩,麟凤产名流。颖悟黄童并,才名贾谊优。
妙龄开万卷,奇字擅千秋。嗜癖穷坟典,冥搜遍索邱。
手曾攀月窟,心自有天游。笔落虹霓绕,诗成罔象愁。
公车频结客,国士辄相求。到处白莲社,人看紫绮裘。
莺花迷楚国,烟月醉扬州。自重祢衡刺,争迎郭泰舟。
声华同入洛,睨傲耻依刘。槐市瑶篇满,桥门璧水周。
如云多后进,夺锦让前修。东阁门虽峻,南州榻屡留。
秘书盈虎观,清秩近瀛洲。吹火燃藜杖,听鸡侍冕旒。
鸣珂龙阙晓,散帙凤池幽。古典劳探讨,新编细校雠。
木天推起草,粉署借持筹。税榷吴关墅,符分平越陬。
一麾持虎竹,五马拥骅骝。美服人应妒,谗夫杼忽投。
世情从枘凿,流品有薰莸。我自直如矢,谁能曲似钩?
功名醒往梦,松菊赋归休。自号酒中圣,犹称花国侯。
逍遥常笠屐,著述重琳球。高论排非马,弘文载汗牛。
五车齐邺架,百尺埒陈楼。翰向朝云掞,灯从子夜篝。
古今弹一指,日月入双眸。白发休轻镊,黄芽已早抽。
金丹炼九转,桃实熟三偷。椿桂凌风茂,兰荪绕砌稠。
芝田驯鹿鹤,瑶圃灿蔡榴。入座八公客,骑羊五子俦。
凤笙歌迭奏,云液酒新篘。共醉壶中境,宁撄世上忧。
朱明日似岁,沧海水成畴。既有舄为燕,何须杖刻鸠。
渭滨何足拟,柱下实堪侔。似尔谁轩轾,惟子可倡酬。
欲分三不朽,对垒割鸿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重 zì zhòng
(1).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汉书·魏相传》:“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 宋 曾巩 《都官员外郎曾君墓志铭》:“其家故贫,然君为人节廉自重。” 明 方孝孺 《送吏部员外郎龚彦佐序》:“予少行天下,求自重之士与之游而不可得。”
(2).自己重视。《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 欒布 哭 彭越 ,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梁书·文学传下·刘勰》:“ 勰 自重其文,欲取定於 沈约 。”
(3).抬高自己的身价或地位。《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太祖 曰:‘ 佗 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由是诸侯敢自为旨意,有罗列儿孩以自固者,有开导蛮夷以自重者。”《西游补》第九回:“ 行者 又看册子,和议已决, 秦檜 挟 金 人以自重。”
(4).书简习用套语。意谓自珍自爱。 宋 苏轼 《与蹇序辰书》之二:“惟万万为国自重。”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五:“临纸悵塞,惟千万自重不宣。” 清 刘大櫆 《再与左君书》:“惟万万自重不宣。”
(5).自累。《诗·小雅·无将大车》:“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郑玄 笺:“重,犹累也。”
(6).物体自身的重量。 ——《漢語大詞典》
(2).自己重视。《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 欒布 哭 彭越 ,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梁书·文学传下·刘勰》:“ 勰 自重其文,欲取定於 沈约 。”
(3).抬高自己的身价或地位。《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太祖 曰:‘ 佗 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由是诸侯敢自为旨意,有罗列儿孩以自固者,有开导蛮夷以自重者。”《西游补》第九回:“ 行者 又看册子,和议已决, 秦檜 挟 金 人以自重。”
(4).书简习用套语。意谓自珍自爱。 宋 苏轼 《与蹇序辰书》之二:“惟万万为国自重。”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五:“临纸悵塞,惟千万自重不宣。” 清 刘大櫆 《再与左君书》:“惟万万自重不宣。”
(5).自累。《诗·小雅·无将大车》:“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郑玄 笺:“重,犹累也。”
(6).物体自身的重量。 ——《漢語大詞典》
祢 ( 禰 ) mí
祢 [ mí ]
- 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
- 姓。
衡 héng《國語辭典》
衡 [ héng ]
名- 置於車轅前端的橫木。《論語·衛靈公》:「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七·莊子音義中》:「衡,轅前橫木,縛軛者也。」
- 秤,量輕重的器具。《荀子·禮論》:「衡誠縣矣,則不可欺以輕重。」《文選·張衡·東京賦》:「同衡律而壹軌量,齊急舒於寒燠。」三國吳·薛綜·注:「衡,稱也。軌,法。」
- 眉目之間。《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胡老乃揚衡含笑,援琴而歌。」《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
- 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五星。因位於魁與斗杓之間,故以為斗的中央。《文選·張衡·東京賦》:「攝提揮衡,徐至於射宮。」三國吳·薛綜·注:「攝提有六星,玉衡,北斗中星,主迴轉。」
- 大陸地區衡山的簡稱。為五嶽之一。唐·王勃〈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 姓。如漢代有衡咸。
- 量輕重。《墨子·經說下》:「衡,加重於其一旁,必捶。」《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二》:「物勝權而衡殆,形過鏡則照窮。」
- 斟酌、考量。如:「衡情度理」、「權衡得失」。
- 違抗、拂逆。《史記·卷六二·管晏傳》:「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豈非逆天之咎徵,衡大之明鑒與!」
刺 cì/cī《國語辭典》
刺 [ cì ]
動- 以尖銳的東西扎入。如:「穿刺」。《廣韻·入聲·昔韻》:「刺,穿也。」宋·陸游〈出塞曲〉:「佩刀一刺山為開,壯士大呼城為摧。」
- 暗殺。如:「行刺」、「刺殺」。《爾雅·釋詁上》:「刺,殺也。」《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 以尖銳的話指出別人的過失。如:「諷刺」、「譏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 暗中打聽。如:「刺探」。《漢書·卷七四·丙吉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知虜入雲中、代郡,遽歸府見吉白狀。」唐·顏師古·注:「刺,謂探候之也。」
- 刺激使產生不好的感覺。如:「刺眼」、「刺耳」、「刺鼻」。
- 細而尖銳的東西。如:「竹刺」、「芒刺」、「魚刺」。
- 名片、名帖。如:「名刺」、「刺帖」、「投刺」。
- 姓。如唐代有刺正甫。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 「争 」的异体字。
迎 yíng《國語辭典》
迎 [ yíng ]
动- 接。如:「迎接」、「送往迎来」。《仪礼·士昏礼》:「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宋·王安石〈白沟行〉:「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 奉承。如:「逢迎」。《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怀道及隋时位吏部主事,方炀帝幸江都,群臣迎阿,独怀道执不可。」
- 朝著、向著。如:「迎面」、「迎风」。唐·李华〈河南府参军厅壁记〉:「每从容府中,或有异政,虽不吾以,必预咨谋,如川决防,如竹迎刃。」
迎 [ yìng ]
动- 对方尚未到达而亲自前往迎接。《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一》:「昔县人陈明,与梅氏为婚,未成而妖魅诈迎妇去。」
郭 guō《國語辭典》
郭 [ guō ]
名- 城墙外再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三国演义·第二回》:「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迎接。」
- 物体的外部。《宋书·卷七五·颜竣传》:「元嘉中铸四铢钱,轮郭形制,与五铢同。」通「廓」。
- 姓。如唐代有郭子仪。
泰 tài《國語辭典》
泰 [ tài ]
形- 順適如意、命運亨通。如:「泰運」。
- 舒適、安樂。如:「福體康泰」、「國泰民安」。
- 奢侈。如:「驕泰」、「奢泰」。
- 暢通。如:「天地交泰」。
- 極。如:「泰西」。
- 甚。如:「泰過」。通「太」。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為天地交而二氣通之象。
- 泰國的簡稱。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名-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