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疾苦频存问,阽危得拄撑。

顾炎武清代〕《上路光禄太平

弱冠追三古,中年赋二京。一门更丧乱,七尺尚峥嵘。

江海存微息,山陵鉴本诚。落萁裁十亩,覆草只三楹。

变故兴奴隶,奸豪出里闳。弥天成夏网,画地类秦坑。

狱卒逢田甲,刑官属宁成。文深从锻鍊,事急费经营。

节侠多燕赵,交亲即弟兄。周旋如一日,忼慨见平生。

疾苦频存问,阽危得拄撑。不侵贞士诺,逾笃故人情。

木向猿声老,江随虎迹清。更承身世画,不觉涕沾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疾苦存问阽危拄撑

疾苦 jí kǔ
(1).指人民生活中的困苦。《史记·滑稽列传》:“ 豹 往到 鄴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荡涤烦文,除民疾苦。”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宵旰忧虞軫,黎元疾苦駢。”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有疾苦必为之去,有灾害必为之防。”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疾苦频存问,阽危得拄撑。”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共产党员是永远记着劳动人民疾苦的人。”
(2).憎恶,厌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发徵无限,更繇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汉书·萧望之传》:“又诸盗及杀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赎。”《北史·酷吏传·邸珍》:“ 珍 求取无厌,大为州人所疾苦。”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管榷》:“ 太祖 知百姓疾苦 五代 之政,欲与之休息。”
(3).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足疾惟葳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此効屡尝目击,知君疾苦,故详以奉白。”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此数十寒暑中,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其间或疾苦,或颠连,或忧愁,备人世诸苦恼而一身受之,此即由佛经所谓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诸境而出。”  ——《漢語大詞典》
频 ( 頻 ) pín/bīn
频 [ pín ]
  1.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谱。捷报~传。
  2. 危急:“国步斯~”。
  3.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4. 古同“颦”。
频 [ bīn ]
  1. 古同“濒”,水边地。
存问(存問)cún wèn
(1).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 櫟阳 ,存问父老。”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謁,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 宋 李纲 《论唐三宗礼遇大臣》:“ 光弼 畏祸不敢入朝, 代宗 犹輦致其母,存问甚渥。”《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
(2).问候;探望。通常带有客气的意思。 唐 张籍 《答刘竞》诗:“昨日街西相近住,每来存问老夫身。” 元 无名氏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忆别》套曲:“新痕,旧痕,泪滴尽愁难尽,今宵鸳帐睡怎稳?口儿念心儿印,独上粧楼,无人存问,见花梢月半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又因道远,遂数载不一存问。”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顷奉到十八日惠函,同时亦得家母来书,知蒙存问,且贶佳品,不胜感谢。”  ——《漢語大詞典》
阽危 diàn wēi
(1).临近危险。《汉书·食货志上》:“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颜师古 注:“阽危,欲坠之意也。”
(2).危险。 宋 王禹偁 《黄州重修文宣王庙壁记》:“ 黄州 文宣王庙旧殿三间阽危不可入,以十数柱扶持之,犹惧其颠覆,以至迁像设于门廡之下。” 郁达夫 《祝中兴俱乐部两周年纪念》诗:“国祚阽危极此时,中兴大业赖扶持。”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拄撑(拄撐)zhǔ chēng
支撑,扶持。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疾苦频存问,阽危得拄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