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下士忽愁苦,斯人已沦亡。

金楹清代〕《哀殳生

枯杨不再芳,残花不再扬。下士忽愁苦,斯人已沦亡。

沦亡岁月迁,昨梦在我傍。觉来不见君,神思空旁皇。

旁皇何所之,愿言携酒浆。寻君墓前道,空山石苍苍。

苍山万古色,人命有短长。乡井嗟决绝,魂当随鸟翔。

青云为君衣,白云为君裳,君已契冲穆,岂复含悲伤。

斜日下寒天,存者长相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下士愁苦斯人沦亡

下士 xià shì
(1).官名。古代天子、诸侯都设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 秦 以后亦沿用。《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唯 周 建六官,改著作之正郎为上士,佐郎为下士。”
(2).今用作军衔,为军士的最低一级。
(3).才德差的人。《老子》:“下士闻道,大笑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主名,下士窃名。”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下士钝暗痴,顽皮最难裂。”《西湖佳话·葛岭仙迹》:“ 葛洪 道:‘草野下士,焉知方略?’”
屈身交接贤士。《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人。”《后汉书·陈元传》:“陛下宜修 文武 之圣典,袭祖宗之遗德,劳心下士,屈节待贤,诚不宜使有司察公辅之名。” 明 李贽 《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 高阳 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故吾以为真正 高阳 酒徒可敬也。”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临行时,仍由他的副官乘汽车护送,他亲自送至车旁,亲自代关车门,行一深鞠躬礼而别,颇能谦恭下士。”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愁苦 chóu kǔ
忧愁苦恼。《楚辞·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唐 杜甫 《发阆中》诗:“别家三月一书来,避地何时免愁苦。”《红楼梦》第一○七回:“ 凤姐 本是贪得无厌的人,如今被抄浄尽,自然愁苦。” 梁斌 《播火记》四八:“一听到 严志和 的声音,他愁苦了几天的心情,一下子放平了。”  ——《漢語大詞典》
斯人 sī rén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沦亡(淪亡)lún wáng
(1).塌陷。《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之末至 二世 时,日月薄食,山陵沦亡。”
(2).丧失;沦落。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诗序:“北都覆没,西土沦亡。”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自雅乐沦亡,燕乐衰歇,道古希声,取悦众耳,歌者未终,听者倦矣。”
(3).灭亡;丧亡。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七:“朝云无处所, 荆国 亦沦亡。” 宋 曾巩 《祭晁少卿文》:“不意今者,公遽沦亡,得讣歔欷,涕随声发。”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今即得有境地,而知己沦亡,可胜浩叹!”
(4).犹衰亡。 郭沫若 《瓶》诗之三十:“我在和 夸父 一样追逐太阳,我在和 李白 一样捞取月光,我坐看着我的身心刻刻地沦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