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瑶姬行雨过,珊珊映、云衣雾鬟。

王策清代〕《飞雪满群山 咏烟用《湘瑟词》韵

荡漾花魂,低迷鸟梦,阴阴静锁朱阑。将无做有,似浓还淡,柳丝一桁新寒。

瑶姬行雨过,珊珊映、云衣雾鬟。消魂尤在,水边清晓,山际夕阳间。

还殢著、短亭青草路,弄三分掩冉,遮隔征鞍。暗笼风外,微沈月底,教人目断乡关。

一天愁思远,正浮满、空庭夜閒。分将小影,博山炉畔仔细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瑶姬行雨珊珊云衣雾鬟

瑶姬 yáo jī
(1).女神名。相传为天帝的小女,即 巫山 神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 郭景纯 曰: 丹山 在 丹阳 ,属 巴 。 丹山 西即 巫山 者也。又帝女居焉。 宋玉 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 瑶姬 ,未行而亡,封於 巫山 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 巫山 之女, 高唐 之阻。”一说即 西王母 之女 云华夫人 。《太平广记》卷五六引《集仙录》:“ 云华夫人 ,王母第二十三女, 太真王夫人 之妹也,名 瑶姬 。” 唐 李贺 《巫山高》诗:“ 瑶姬 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后蜀 顾夐 《浣溪沙》词:“青鸟不来传锦字, 瑶姬 何处锁兰房!”
(2).传说 瑶姬 “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 唐 李商隐 《木兰》诗:“ 瑶姬 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唐 王周 《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 姑射 接 瑶姬 ,成阵清香拥路歧。”  ——《漢語大詞典》
行雨 xíng yǔ
(1).降雨。 晋 左思 《魏都赋》:“蓄为屯云,泄为行雨。”《西游记》第七回:“老龙道:‘啟上 大圣 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这位菩萨,专司行雨。”
(2).《文选·宋玉〈高唐赋序〉》:“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 李善 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唐 张祜 《爱妾换马》诗:“綺阁香销华厩空,忍将行雨换追风。” 郁达夫 《赠姑苏女子》诗:“莫使 楚 天行雨去,王孙潦倒在 沧洲 。”
(3).神雨名。《尸子》卷下:“ 神农氏 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穀雨,旬五日为时雨。”
(4).阵雨。 沈从文 《边城》五:“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  ——《漢語大詞典》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珊珊 shān shān
(1).玉佩声。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 秦 楼压 郑谷 ,时闻杂佩声珊珊。”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玉佩丁东响珊珊。”
(2).形容风雨等声音。 唐 元稹 《琵琶歌》:“一弹既罢又一弹,珠幢夜静风珊珊。”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夜雨南塘新瓦响,三更急雨珊珊。”
(3).晶莹貌。 前蜀 韦庄 《白樱桃》诗:“只应 汉武 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情脉脉,泪珊珊,梅花音信隔关山。”
(4).高洁飘逸貌。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奇丽川 《和高青邱梅花》诗:“珊珊仙骨谁能近,字与 林 家恐未真。” 清 张诩 《摸鱼儿·吴门喜晤梦华》词:“堪喜处,是仙骨珊珊,久脱风尘苦。”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竹子 乃淡妆雅服,玉骨珊珊,花灯晨夕,一上氍毹,令人心爽。”
(5).缓慢移动貌,常用以形容女子步态。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三折:“步珊珊,环珮长;动霏霏,罗綺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一更向尽,有女子珊珊自草中出,手扶小树,低首哀吟。”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忽有古装夫人,珊珊来至吾前。”  ——《漢語大詞典》
映 yìng《國語辭典》

映 [ yìng ]

  1. 照射。南朝宋·謝靈運〈夜發石關亭〉詩:「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陳後主沈皇后傳》:「每瞻視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2. 光線照在物體反射出來。如:「倒映」。北周·庾信〈詠畫屏風詩〉二五首之五:「狹石分花逕,長橋映水門。」宋·陸游〈東湖新竹〉詩:「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1. 日光、光影。南朝梁·任昉〈落日泛舟東谿〉詩:「交柯溪易陰,反景澄餘映。」
云衣(雲衣)yún yī
(1).指云气。《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游清灵之颯戾兮,服云衣之披披。” 王逸 注:“上游清冥清凉之处,被服云气而通神明也。” 唐 何仲宣 《七夕赋咏成篇》:“歷歷珠星疑拖珮,冉冉云衣似曳罗。” 清 厉鹗 《一半儿·金华宝婺观》曲:“云衣月面佩珊珊,夜驾天风下古坛。”
(2).道教语。指人体内的肾脏膜。《黄庭内景经·肾部》:“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 梁丘子 注:“云衣,肾膜之象也。”  ——《漢語大詞典》
雾鬟(霧鬟)wù huán
女子浓密秀美的头发。 宋 吴文英 《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词:“当时明月娉婷伴。悵客路、幽扃俱远。雾鬟依约,除非照影,镜空不见。” 明 何景明 《嫦娥图》诗:“《霓裳羽衣》世莫闻,雾鬟雪貌人难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