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小篆遂名家,劲健含姿妍。

董佐才明代〕《题华亭朱孟辩篆冢诗卷

古初无毫楮,羲画何繇传?孰知文字理,已具《河图》前

神农洎苍颉,俯仰极人天。
穗书与鸟书,创制分后先。
龟麟锡禹时,盘铭著汤年。
岐阳纪石鼓,史籀称独贤。
矫若蛟龙蟠,郁若锁钮联。
科斗聿行漆,形体因自然。
一从孔壁废,重为经籍怜。
秦相约籀古,撰次《苍颉篇》。
小篆遂名家,劲健含姿妍。
登封及诅神,金石纷雕镌。
下逮隶八分,变化如云烟。
汉经煨烬余,文教仍敷宣。
保氏存六书,学僮谗九千。
扬雄纂奇字,杜林解探研。
继迹非无人,意象莫不全。
伟哉许祭酒,蒐罗归简编。
坠绪赖复举,后学知相沿。
阳冰克远绍,铉锴造其玄。
近代郚与周,笔势回奔川。
华亭朱茂才,好古喜欲颠。
一扫世俗书,习篆忘食眠。
秦望并之罘,碧落兼新泉。
小者案间列,大者屋壁悬。
平生囊橐赀,多充买碑钱。
功深学既精,齿壮志亦坚。
池鱼染皆黑,铁砚磨将穿。
摹拓累万番,期差古人肩。
师法正在兹,什袭比蹄筌。
孙樵文自祭,智永笔忍捐。
前修不我欺,我癖尤难痊。
嵯峨细林山,上与浮云连。
譬彼汲冢书,函之瘗其巅。
聚土封若堂,劖石表为阡。
其阳碧树交,其阴书带缘。
山灵谨诃护,有名如有仙。
挥洒人间者,显晦名非偏。
宝剑贾胡发,玉柙蔓草缠。
何如篆冢光,夜夜映星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小篆名家劲健含姿

小篆 xiǎo zhuàn
(1). 秦 代通行的一种字体,省改大篆而成。亦称 秦 篆,后世通称篆书。今尚有《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残石存世。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 秦始皇帝 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 秦 文合者。 斯 作《仓頡篇》,中车府令 赵高 作《爰歷篇》,太史令 胡毋敬 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比喻盘香或缭绕的香烟。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炉添小篆,日长一线,相对绣工迟。” 清 朱彝尊 《临江仙》词:“熏炉小篆迭重衾。緑阴犹未满,庭院已深深。”
(3).指熏香的炉。《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 西门庆 就倒在牀炕上眠着了, 王经 在桌上小篆内炷了香。”  ——《漢語大詞典》
遂 suì《國語辭典》

遂 [ suì ]

  1. 称心、满足。如:「诸事不遂」。《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红楼梦·第四六回》:「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的。」
  2. 顺从、顺应。如:「半身不遂」。《国语·周语下》:「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3. 成功、成就。如:「杀人未遂」。唐·柳宗元〈瓶赋〉:「功成事遂,复于土泥。」《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4. 进、通达。《易经·大壮卦·上六》:「象曰:不能退,不能遂。」
  5. 荐举、进用。《书经·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
  6. 生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7. 尽、止。《礼记·曲礼上》:「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1. 终究、竟然。《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2. 就、于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而穆公用之并国三十,遂霸西戎。」
  1. 远郊、郊外。《书经·费誓》:「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礼记·王制》:「不变,移之遂,如初礼。」
  2. 小沟。《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儒林外史·第四○回》:「沟间有洫,洫间有遂。」
  3. 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仪礼·大射礼》:「袒决遂,执弓右,挟之出。」

遂 [ ​suí ]

  1. (一)​之又音。
名家 míng jiā
(1). 战国 时诸子百家之一。以正名辨义为主,主要代表为 邓析 、 惠施 、 公孙龙 等。《庄子·天下》有名家辩辞的记录。《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汉书·艺文志》:“名家者流,盖出於礼官。” 梁启超 《论诸家之派别》:“名家言起於 郑 之 邓析 ,而 宋 之 惠施 及 赵 之 公孙龙 大昌之。”
(2).犹名门。《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 甘茂 之孙 甘罗 ,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晋 陆机 《吴趋行》:“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自其皇祖以尚书郎有声 太宗 时,遂为名家。”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备。”
(3).谓有专长而自成一家。《汉书·艺文志》:“ 汉 兴有 齐 鲁 之説。传《齐论》者……惟 王阳 名家。”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惟君之先,以儒学名家。”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赵安定提研制》:“《研谱》称 唐 人最重 端溪 石,每得一佳石,必梳而为数板,用精铁为周郭。 青州 人作此,至有名家者,歷代宝□。” 清 任泰学 《质疑·经义》:“传之解经,注之解传,各自名家,其实未必尽得。”
(4).指有专长的著名人物。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大家名家之目,前古无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诗有大家,有名家。大家不嫌庞杂,名家必选字酌句。” 冰心 《晚晴集·空巢》:“请名家写一篇书评比登天还难。”  ——《漢語大詞典》
劲健(勁健)jìn jiàn
(1).强健有力。《后汉书·西域传·鲜卑》:“﹝ 鲜卑 ﹞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新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人劲健,善步战,常能患它部。”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几句话象天空的鹰隼一样,突然劲健地掠过他的胸次。”
(2).谓艺术风格刚劲雄健。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有“劲健”之目。 宋 严羽 《答吴景仙书》:“ 坡 谷 诸公之诗,如 米元章 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 子路 事 夫子 时气象。”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 茅盾 的不愧为‘洗练’, 鲁迅 的应号作‘劲健’。”  ——《漢語大詞典》
含姿 hán zī
带着美好的姿态。 南朝 宋 汤惠休 《楚明妃曲》:“含姿绵视,微笑相迎。” 唐 韩愈 《同冠峡》诗:“宿云尚含姿,朝日忽升晓。” 宋 苏轼 《答李邦直》诗:“别来今几何,春物已含姿。”  ——《漢語大詞典》
妍 yán《國語辭典》

妍 [ yán ]

  1. 艳丽、美好。如:「不辨蚩妍」、「百花争妍」。《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二》:「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文选·鲍照·芜城赋》:「才力雄富,士马精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