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万雉云边万马屯,筑来直欲障胡尘。

胡仲参宋代〕《读秦记

万雉云边万马屯,筑来直欲障胡尘。
谁知斩木为竿者,只是长城里面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万雉云边万马胡尘

万雉(萬雉)wàn zhì
(1).极言城墙周围之广。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汉 班固 《西都赋》:“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晋 潘岳 《西征赋》:“金墉鬱其万雉,峻嵃峭以绳直。”《宋书·隐逸传论》:“虽復崇门八袭,高城万雉,莫不蓄壤开泉,髣髴林泽。”
(2).借指王城。 南朝 梁 沈约 《大赦诏》:“今兹狂煽,兵连万雉。”  ——《漢語大詞典》
云边(云边)
唐 杜甫 夕烽 塞上传光小,云边落点残。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 林昏天未曙,但向云边去。
唐 温庭筠 苏武庙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唐 张乔 游歙州兴唐寺 竹里寻幽径,云边上古台。
唐 郑谷 石门山泉 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唐 皎然 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 清景为公有,放旷云边亭。
《韵府拾遗 先韵》:真德秀表结茅屋于云边以甘终老瞻玉堂于天上若隔前生  ——《骈字类编》
万马(万马)
唐 李山甫 曲江二首 其二 斜阳怪得长安动,陌上分飞万马蹄。
唐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会稽句践拥长矛,万马鸣蹄扫空垒。
唐 无可 寄羽林卢大夫将军 计日旌旄下,萧萧万马随。  ——《骈字类编》
屯 tún/zhūn《國語辭典》

屯 [ tún ]

  1. 聚集、储存。如:「屯集」、「屯积」、「聚草屯粮」。《楚辞·屈原·离骚》:「屯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2. 驻军防守。如:「屯兵」、「屯扎」。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
  3. 驻军在戍地垦荒耕种。如:「屯田」。《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以将屯为名。」唐·颜师古·注:「且云领兵屯田。」
  4. 堆叠、阻挡。如:「大雪屯门」、「水来土屯」。《水浒传·第二三回》:「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
  1. 村庄。如大陆地区辽宁沈阳的皇姑屯。《红楼梦·第三九回》:「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
  2. 军营。《管子·轻重乙》:「请以令发师置屯籍农。」《文选·张衡·西京赋》:「卫尉入屯,警夜巡昼。」

屯 [ chún ]

  1. 参见「屯留县 」条。

屯 [ zhūn ]

  1. 困难、危难。《西游记·第三七回》:「你的灾屯,想应天付,却与我相类。」
  2.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坎(☵)​上。象刚柔始交而难生之义。
  3. 县名。即屯留。位于大陆地区山西省省境东南,摩诃岭东北。或读为ㄔㄨㄣˊ chún。
  4. 姓。如汉代有屯莫。
  1. 参见「屯邅 」条。
  1. 吝惜。《易经·屯卦·九五》:「屯其膏。」宋·苏轼〈奏户部拘收度牒状〉:「不忍小臣惑误执政,屯膏反汗,亏污圣德,惜毫毛之费,致丘山之损。」
筑 ( 築 ) zhù/zhú《國語辭典》

筑 [ zhú ]

  1. 樂器名。古代弦樂器,形狀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傳。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2. 大陸地區貴州省會貴陽市的簡稱。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直 zhí《國語辭典》

直 [ zhí ]

  1. 不弯曲的。如:「笔直」、「直线」。
  2. 不邪曲,没有私心的。如:「正直」、「耿直」。
  3. 纵的、竖的。如:「直行书写」、「铅直线」。
  4. 行为或性格坦白爽快。如:「心直口快」、「直性子」。
  5. 呆板、僵硬。如:「两眼发直」、「双腿僵直」。
  1. 但、只、不过。《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 竟然、居然。金·元好问〈水调歌头·恨人闲〉词:「恨人闲、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水浒传·第一回》:「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
  3. 没有间隔的。参见「直达 」条。
  1. 抵得上。《史记·卷三○·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通「值」。
  2. 抵挡。《汉书·卷二三·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
  3. 当班、站勤。《金史·卷一七·哀宗本纪上》:「日二人直,备顾问。」通「值」。
  1. 报酬、酬金。《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2. 姓。如汉代有直不疑。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障 zhàng《國語辭典》

障 [ zhàng ]

  1. 阻塞、阻隔。《呂氏春秋·貴直論·貴直》:「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上·江右遊日記》:「壟北一崗,橫障溪前,若為當關。」
  2. 遮蔽、遮擋。《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張節可憐忠國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3. 保護、防衛。如:「保障」。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宋·文天祥〈贈祕書王監丞〉詩:「人生晚節良不易,頹波直下誰障東?」
  1. 堤防。《文選·馬融·長笛賦》:「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
  2. 古代在邊塞險要處所築的城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築亭障以逐戎人。」
  3. 類似屏風的帷幕或物品。《北史·卷八一·儒林傳·張景仁傳》:「每送步障,為遮風寒。」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二·謬誤》:「有筆工善畫水,召使畫便廳掩障。」
  4. 缺點、毛病。如:「機器發生故障。」
胡尘(胡塵)hú chén
(1).胡地的尘沙。 北周 庾信 《王昭君》诗:“朝辞 汉 闕去,夕见 胡 尘飞。” 明 梁辰鱼 《拟出塞》曲:“有崎嶇北污胡尘,哀笳倚拍,家山何处。”
(2).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喻胡兵的凶焰。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拥旄司部, 代 马不敢南牧;推轂 樊邓 ,胡尘罕尝夕起。” 唐 白居易 《法曲》:“以乱干和 天寳 末,明年胡尘犯宫闕。”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万户伤心泣野燐,衣冠无处避胡尘。”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用 夏 变夷,斩邪留正,誓扫胡尘。” 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诗:“北望中原涕泪多,胡尘惨淡 汉 山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