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觉无两庄子,是非只一东坡。
梦觉无两庄子,是非只一东坡。颜渊箪食为乐,启期带索行歌。
鲁侯不遇天也,伯寮其如命何。世事如棋新局,人生落叶辞柯。
谁人见张平叔,何处觅蓝采和。且服单方妙药,般若波罗蜜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梦觉(夢覺)mèng jué
(1).犹梦醒。《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忽如梦觉,犹在枕旁。”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元 张逊 《水调歌头》词:“漠漠梁间燕子,款款花边蝴蝶,梦觉却 并州 。” 明 李开先 《喻意》诗:“梦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热来尝。忽听鷄声惊梦觉,鼻内犹闻酒气香。”
(2).睡梦和醒来。 清 魏源 《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十六:“梦觉小生死,生死大梦觉。” ——《漢語大詞典》
(2).睡梦和醒来。 清 魏源 《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十六:“梦觉小生死,生死大梦觉。” ——《漢語大詞典》
无两(無兩)wú liǎng
独一无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 郭沫若 《豕蹄·漆园吏游梁》:“他觉得他做寓言的工夫真正是古今无两。” ——《漢語大詞典》
庄子(莊子)zhuāng zi
(1).村庄。《红楼梦》第三九回:“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
(2).旧指田庄。包括农民住宅和周围耕地。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近在 常 置得一小庄子,岁可得百石,似可足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他是想向妹妹要一二百两银子,趁着家乡灾荒极大,又是年残岁尾,买进一处庄子和一处非常难得的好坟地。” 杨朔 《“阅微草堂”的真面目》:“我见过这样的佃户庄子,一律是东倒西歪的小土房,又潮又湿。”
(3).即 庄周 。 战国 时哲学家。 ——《漢語大詞典》
(2).旧指田庄。包括农民住宅和周围耕地。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近在 常 置得一小庄子,岁可得百石,似可足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他是想向妹妹要一二百两银子,趁着家乡灾荒极大,又是年残岁尾,买进一处庄子和一处非常难得的好坟地。” 杨朔 《“阅微草堂”的真面目》:“我见过这样的佃户庄子,一律是东倒西歪的小土房,又潮又湿。”
(3).即 庄周 。 战国 时哲学家。 ——《漢語大詞典》
是非 shì fēi
(1).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一:“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觉?” 邓小平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2).指辨别是非。《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褒贬;评论。《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 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4).指是非的标准。 唐 刘禹锡 《天论中》:“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閒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臣以为 泄皋 大夫太没有是非了。”
(5).纠纷;口舌。《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好家伙,再招出一场是非来,我非死在狱里不可!”
(6).指错事。《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我为下甚么是非,作下甚么歹来,如何平空打发我出去。” ——《漢語大詞典》
(2).指辨别是非。《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褒贬;评论。《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 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4).指是非的标准。 唐 刘禹锡 《天论中》:“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閒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臣以为 泄皋 大夫太没有是非了。”
(5).纠纷;口舌。《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好家伙,再招出一场是非来,我非死在狱里不可!”
(6).指错事。《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我为下甚么是非,作下甚么歹来,如何平空打发我出去。” ——《漢語大詞典》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副-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尽。如:「只管去做」。
-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名-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东坡(東坡)dōng pō
(1).东边坡地。 唐 苏颋 《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 宋 苏轼 《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3). 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 ,因以“东坡”为其别称。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 六一 语;若此者, 温公 语;若此者, 东坡 语;若此者, 山谷 语; 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东坡 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諫可也。” 清 吴汝纶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 望溪 近 欧 曾 ,而 海峰 近 东坡 。”参见“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2).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 宋 苏轼 《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3). 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 ,因以“东坡”为其别称。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 六一 语;若此者, 温公 语;若此者, 东坡 语;若此者, 山谷 语; 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东坡 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諫可也。” 清 吴汝纶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 望溪 近 欧 曾 ,而 海峰 近 东坡 。”参见“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