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虎踞帝王都,居守重任不轻畀。
太平之兆从西起,西方人兮独宏伟。
中兴三相西蜀英,魏雍沂国封鼎峙。
得君之专不约同,应龙翔云鱼有水。
大勋将集自有时,时望今归章夫子。
岷峨英气蟠千年,十年郁蟠一朝启。
固应世命生大材,天下重轻之所系。
六鳌不动海岳崇,八柱檠天穹窿倚。
寿皇燕翼贻孙谋,寘公从橐良有以。
龙蟠虎踞帝王都,居守重任不轻畀。
神州陆沉五终星,有讎未复已三世。
经营江表诚急先,移镇上流实隆委。
议和但苟朝夕安,岁输金缯殊未已。
无事坐养百万师,所虑民贫财益匮。
胡雏何知蓄狂谋,天其启我或在此。
荆州昔号用武国,曹瞒落笔惊刘备。
况今吴蜀势连衡,乘时振槁悉披靡。
料人当要知料己,上策由来当自治。
实边至计耕与桑,祖逖未可成败议。
祖宗德泽在遗黎,中原自有壶浆至。
我公恩信结人深。岂独长城贤万里。
尝闻机会不容发,尚父宵征奚暇寐。
诸葛手握将相权,愿改吾短不逢恃。
其心休休能有容,即是古人勋业地。
往时韩富屡守藩,以养威望须历试。
一旦大用无间言,列圣用人有深意。
虽然五大不在边,端委面槐乃公位。
玄龄如晦不言功,持效于君兼众美。
大江之西有癯儒,半生混迹渔樵里。
兵书一箧老无功,耿耿但余忧国泪。
一官漫仕不疗饥,五斗折腰安敢耻。
沮漳时倚仲宣楼,往事成尘谁复纪。
此生幸识元紫芝,今为晏御尤自喜。
冯欢欲歌归来乎,绕朝有策不用耳。
函关请封一刃泥,赞普可招尺书纸。
我思古人不可见,空对孤灯慕青史。
公能挈之于沉渊,犹拟楯墨书檄字。
举似孙郎帐下儿,或能道人意中事。
中兴三相西蜀英,魏雍沂国封鼎峙。
得君之专不约同,应龙翔云鱼有水。
大勋将集自有时,时望今归章夫子。
岷峨英气蟠千年,十年郁蟠一朝启。
固应世命生大材,天下重轻之所系。
六鳌不动海岳崇,八柱檠天穹窿倚。
寿皇燕翼贻孙谋,寘公从橐良有以。
龙蟠虎踞帝王都,居守重任不轻畀。
神州陆沉五终星,有讎未复已三世。
经营江表诚急先,移镇上流实隆委。
议和但苟朝夕安,岁输金缯殊未已。
无事坐养百万师,所虑民贫财益匮。
胡雏何知蓄狂谋,天其启我或在此。
荆州昔号用武国,曹瞒落笔惊刘备。
况今吴蜀势连衡,乘时振槁悉披靡。
料人当要知料己,上策由来当自治。
实边至计耕与桑,祖逖未可成败议。
祖宗德泽在遗黎,中原自有壶浆至。
我公恩信结人深。岂独长城贤万里。
尝闻机会不容发,尚父宵征奚暇寐。
诸葛手握将相权,愿改吾短不逢恃。
其心休休能有容,即是古人勋业地。
往时韩富屡守藩,以养威望须历试。
一旦大用无间言,列圣用人有深意。
虽然五大不在边,端委面槐乃公位。
玄龄如晦不言功,持效于君兼众美。
大江之西有癯儒,半生混迹渔樵里。
兵书一箧老无功,耿耿但余忧国泪。
一官漫仕不疗饥,五斗折腰安敢耻。
沮漳时倚仲宣楼,往事成尘谁复纪。
此生幸识元紫芝,今为晏御尤自喜。
冯欢欲歌归来乎,绕朝有策不用耳。
函关请封一刃泥,赞普可招尺书纸。
我思古人不可见,空对孤灯慕青史。
公能挈之于沉渊,犹拟楯墨书檄字。
举似孙郎帐下儿,或能道人意中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龙蟠虎踞(龍蟠虎踞)lóng pán hǔ jù
见“ 龙盘虎踞 ”。 ——《漢語大詞典》
帝王 dì wáng
(1).泛指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庄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 汉 贾谊 《过秦论》:“ 秦王 之心,自以为 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清 唐甄 《潜书·室语》:“自 秦 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漢語大詞典》
(2).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居守 jū shǒu
(1).留置守护。《左传·成公十六年》:“ 韩厥 将下军, 郤至 佐新军, 荀罃 居守。” 明 李东阳 《重修季子庙记》:“刑部尚书 白公 昂 尝读书其间,慨其敝陋,谓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 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 清 唐甄 《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取决,如 伊尹 、 周公 之摄,此 慎 之所不如也。”
(3).官名。留守的别称。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自居守 河南 尹以及百事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处焉?”按,此“居守”谓 东都 留守 郑馀庆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既发囊,唯有人左臂,若新支解焉。羣吏乃反接,送于居守。”
(4).犹守成。 明 李东阳 《张秋》诗:“创业固不易,居守乃其常。”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 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 清 唐甄 《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取决,如 伊尹 、 周公 之摄,此 慎 之所不如也。”
(3).官名。留守的别称。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自居守 河南 尹以及百事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处焉?”按,此“居守”谓 东都 留守 郑馀庆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既发囊,唯有人左臂,若新支解焉。羣吏乃反接,送于居守。”
(4).犹守成。 明 李东阳 《张秋》诗:“创业固不易,居守乃其常。” ——《漢語大詞典》
重任 zhòng rèn
(1).重担;重负。《管子·戒》:“以重任行畏涂至远期,唯君子乃能矣。”《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礼记·王制》:“轻任并,重任分。”
(2).指车和船的重载或超载。《周礼·考工记·轮人》:“虽有重任,轂不折。” 唐 元稹 《奉制试乐为御赋》:“臣以为引重任者,无御不可。”《说郛》卷六四引 宋 赵寅 《韩魏公事》:“公以 黄河 屡溺渡人,以大印印船腹,定力券,由是人皆安济。葢溺者失在重任耳。”
(3).比喻重大责任;重要职位。《荀子·王霸》:“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佞諂凡庸,委以重任。”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初 皋 自以前辈旧人,累更重任,颇以简倨自高。” 清 李渔 《玉搔头·呼高》:“寡人一向要私行出宫,自往民间选择,只是根本重任,无人可托,去不放心。”
(4).犹言担当重任,或委以重任。《左传·襄公十年》:“余羸老也,可重任乎?” 杜预 注:“不任受女此责。”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中郎将 周举 清高忠正,可重任也。” ——《漢語大詞典》
(2).指车和船的重载或超载。《周礼·考工记·轮人》:“虽有重任,轂不折。” 唐 元稹 《奉制试乐为御赋》:“臣以为引重任者,无御不可。”《说郛》卷六四引 宋 赵寅 《韩魏公事》:“公以 黄河 屡溺渡人,以大印印船腹,定力券,由是人皆安济。葢溺者失在重任耳。”
(3).比喻重大责任;重要职位。《荀子·王霸》:“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佞諂凡庸,委以重任。”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初 皋 自以前辈旧人,累更重任,颇以简倨自高。” 清 李渔 《玉搔头·呼高》:“寡人一向要私行出宫,自往民间选择,只是根本重任,无人可托,去不放心。”
(4).犹言担当重任,或委以重任。《左传·襄公十年》:“余羸老也,可重任乎?” 杜预 注:“不任受女此责。”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中郎将 周举 清高忠正,可重任也。”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畀 bì《國語辭典》
畀 [ bì ]
動- 賜與、給予。《詩經·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左傳·隱公三年》:「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 酬答。《詩經·鄘風·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