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归来已喜双亲健,莫遣秋霜上鬓茎。

朱同明代〕《度昱关宿老竹田家及抵家述怀

险阻艰难备此程,百年生死一毛轻。但知憾比徐方寸,深愧才非杜北征。

茅屋昼藏牛共卧,山溪夜渡虎同行。归来已喜双亲健,莫遣秋霜上鬓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归来双亲秋霜

归来(歸來)guī lái
(1).回来。《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唐 李白 《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 许地山 《再会》:“靠窗櫺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
(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
(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
(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隋书·文学传·王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禪》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梁震 《荆台道院》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1.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 姓。如元代有喜同。
  1.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双亲(雙親)shuāng qīn
指父母。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不见双亲办丰膳,能留五马尽佳期。” 宋 晁补之 《洞仙歌·柑》词:“双亲云水外,游子空怀,惆悵无人可归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有新妇在,刀锯斧鉞,妇自受之,必不令貽害双亲。” 巴金 《家》六:“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赞美。”  ——《漢語大詞典》
健 jiàn《國語辭典》

健 [ jiàn ]

  1. 强而有力。《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晋书·卷七二·郭璞传》:「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
  2. 形容人生理、心理情况良好。如:「健康」。《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便健。」唐·白居易〈同友人寻涧花〉诗:「且作来岁期,不知身健否?」
  1. 擅长、善于。如:「健谈」。唐·白居易〈偶作寄朗之〉诗:「老来多健忘。」
  1. 姓。如宋代有健武。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遣 qiǎn《國語辭典》

遣 [ qiǎn ]

  1. 差使、派发。如:「差遣」、「先遣部队」、「调兵遣将」。《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
  2. 释放、放走。如:「遣散」。《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
  3. 放逐、贬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及太子问疾,帝令吮痈,有难之色,帝不悦而遣太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4. 排解、消除。如:「消遣」、「排遣」。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红楼梦·第五回》:「趁著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5. 使、令。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秋霜 qiū shuāng
(1).秋日的霜。《史记·李斯列传》:“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 唐 卢纶 《冬夜赠别友人》诗:“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2).常用以比喻威势盛大、品质高洁、言辞严厉、心志壮烈。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喜如春阳,怒如秋霜。”《后汉书·孔融传论》:“懍懍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晋书·儒林传·范弘之》:“志厉秋霜,诚贯一时。”
(3).喻白发。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宋 苏轼 《老人行》:“或安贫,或安富,或爵通侯封万户。一任秋霜换鬢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4).喻剑。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白如积雪,利若秋霜。”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犯着咱三尺秋霜,管教你登时落叶黄。”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1.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角。~丝。
茎 ( 莖 ) jīng
茎 [ jīng ]
  1. 植物体上生枝长叶开花的部分,有输送植物体内养料的作用,是植物的中轴。
  2. 量词,指长条形的东西:几~小草。数~白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