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屏息承静清,恭默思超越。

李世熊明代〕《雨后月出洁逾晴昼竦然作此

寒雨肃然止,族云避孤月。月锋布威严,万翳落如劂。

屏息承静清,恭默思超越。叩帝更无阍,乘空亦有筏。

澄汰千载尘,浣涤山川骨。爽然游泰初,人天不容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屏息静清恭默超越

屏息 bǐng xī
(1).犹屏气。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列子·黄帝》:“ 尹生 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上变者徧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茅盾 《锻炼》十五:“全场屏息望着她,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严肃,眼光都很沉着。”
(2).指寂静无声。《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兵过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3).犹敛迹;消失。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官閒事简,民人怀感,盗贼屏息。”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收復 漳 泉 , 洪进 屏息。”
(4).抑止,停息。 明 胡应麟 《诗薮·元》:“百年 河 患,一旦屏息,海内名士咸有颂章。” 乌兰汗 《心》:“周围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扰乱了这片意味深长的友情的氛围。”
(5).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类,其捧献人口鼻用物作长袋繫於颈后,俗名抿鬚,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庙以黄罗,它祀以红紵绢为之。”  ——《漢語大詞典》
承 chéng《國語辭典》

承 [ chéng ]

  1. 奉。《左傳·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請。」
  2. 蒙受、接受。如:「承蒙」、「承贈」。《左傳·僖公十五年》:「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3. 擔當、負責。如:「承擔」、「這件事情由你來承辦。」
  4. 繼續、繼承。《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1. 姓。如漢代有承宮。
静清(静清)
庄子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淮南子天静以清地定以宁  ——《骈字类编》
恭默 gōng mò
庄敬而沉静寡言。《书·说命上》:“恭默思道。” 夏僎 解:“恭敬渊默,沉思治道。”《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唐 白居易 《议释教策》:“若欲以禪定復人性,则先王有恭默无为之道在。” 清 唐甄 《潜书·性才》:“ 尧 舜 虽圣,岂能端居恭默,无所张施,使天下之匹夫匹妇一衣一食皆得各遂。”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超越 chāo yuè
(1).高远;高超。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休动之人,志慕超越。” 宋 叶适 《胡壡名说》:“思致超越,学而不倦。”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熟读 太白 长篇,则胸次含宏,神思超越,下笔殊有气也。”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他不是个哲人,他没有特别超越的胆识,去斥责 日本 人。”
(2).超过;胜过。《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圣敬日躋,超越 周成 。” 宋 叶适 《与赵丞相书》:“盖前日之忝窃科第,视其等伦,已超越甚矣。” 清 刘大櫆 《〈曹氏诗〉序》:“宗伯以诗名海内,其持论颇严,而 黄子 特见褒评,固知 黄子 之超越儕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各业的作坊,规模之大,也超越了前代。”
(3).跨过;越出。《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常有超越江湖吞 吴会 之志。”《法苑珠林》卷九五:“除去烦恼垢,超越生死海。”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非超越尘埃,解脱人事,或愚屯罔识,惟众是从者,其能缄口而无言乎?”
(4).跳越;跳跃。常用以谓习武。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丁壮弧弦而出鬭,老者超越而入葆。” 唐 康骈 《剧谈录·田膨郎》:“勇力过人,且善超越。”《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才过都门,即从平地超越登车,疾如飞鸟。”
(5).轻疾貌。《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超越,轻疾貌。”
(6).越级提升。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惟陛下絶慢游之戏,念官人之重,割超越之恩,慎贯鱼之次,以慰遐邇愤怨之望。”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低眉屈膝,奉附权豪,因缘运会,超越不次。”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二》:“自后进用超越,卒至入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