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道今朝,还比前朝苦。

庄棫清代〕《蝶恋花·绿树阴阴晴昼午

绿树阴阴晴昼午。过了残春,红萼谁为主?宛转花旖勤拥护,帘前错唤金鹦鹉。
回首行云迷洞户。不道今朝,还比前朝苦。百草千花羞看取,相思只有侬和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道今朝前朝

不道 bù dào
(1).无道;胡作非为。《国语·晋语八》:“ 秦后子 来奔…… 文子 曰:‘公子辱于弊邑,必避不道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 伍员 相 闔閭 以霸, 夫差 不道,流而杀之。” 唐 柳宗元 《封建论》:“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駈良民如婢使,取私货若己产,深为不道。”
(2).刑律名。《汉书·翟方进传》:“后丞相 宣 以一不道贼,请遣掾督趣司隶校尉。”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律,杀不辜一家三人为不道。”《唐律疏议·名例·十恶》:“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宋 叶适 《茶陵军减苗置寨记》:“ 蹈中 明果肃怛,右良锄奸,捕劾 罗天锡 等罪不道以上,论如律。”
(3).不说。《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择辞而説,不道恶语。”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丁谓 既逐 李公 於 衡州 ,遣中使齎詔赐之,不道所以。”
(4).犹不料。 唐 元稹 《雉媒》诗:“信君决无疑,不道君相覆,自恨飞太高,疏网偶然触。” 宋 张载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之二:“人怜旧病新年减,不道新添别病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我只向 晦菴 説得他两句説话,不道认真的大弄起来。” 张天翼 《欢迎会》:“想当初我们轻视你们,期在必胜,却不道你们有如此之英雄。”
(5).犹不顾,不管。 唐 李白 《长干行》:“相迎不道远,直至 长风沙 。” 宋 高登 《好事近》词:“囊锥刚强出头来,不道甚时节。” 元 杨朝英 《梧叶儿·客中闻雨》曲:“夜雨好无情,不道我愁人怕听。”
(6).犹言不思量。 宋 陈亮 《清平乐》词:“银屏绣阁,不道鮫綃薄!嘶骑怱怱尘漠漠,还过夕阳村落。”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十分酒十分悲怨,却不道怎生般消遣。”
(7).犹言不奈,不堪。谓难以承受。 南唐 冯延巳 《三台令》词:“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絶。更深影入空牀,不道帷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宋 张元干 《虞美人》词:“西牕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觉来依旧画楼鐘,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8).犹言不知,不觉。 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虽居 燕支山 ,不道朔雪寒。” 宋 苏轼 《洞仙歌》词:“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漢語大詞典》
今朝 jīn zhāo
(1).今晨。《诗·小雅·白驹》:“縶之维之,以永今朝。”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今朝还自画蛾眉,怕听人催,喜听人催。”
(2).今日。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 周立波 《艾嫂子》:“ 艾嫂子 ,你今朝子打扮得好俏呵。”
(3).指目前,现今。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二:“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朝。指当时所在的王朝。《敦煌曲子词·望远行》:“行人南北尽歌謡,莫把 尧 舜 彼(比)今朝。” 宋 范仲淹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如近代之 陆龟蒙 、 陈陶 ,今朝 雍丘 邢敦 、 钱唐 林逋 ,或执节坚介,或放词雅远,皆四方之闻人。”  ——《漢語大詞典》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3.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4. 古同“”,环绕。
  5. 姓。
还 [ hái ]
  1.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2.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3.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4.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5.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比 bǐ《國語辭典》

比 [ bǐ ]

  1. 較量。《文選·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文選·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2. 媲美。《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
  3. 依照、仿照。如:「比著葫蘆畫瓢」。《戰國策·齊策四》:「食之,比門下之客。」
  4. 用手勢摹擬動作。《紅樓夢·第二九回》:「因為寶姐姐要看獃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
  5. 打譬喻。《紅樓夢·第三四回》:「別說多了,只拿前兒琪官的事比給你們聽。」
  6. 表示勝負結果的對比。如:「競賽結果為五比一。」
  7. 同類的兩量相除,求出前量為後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以A:B或A/B表示。
  1. 《詩經》六義之一。即譬喻。《詩經·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2. 事例。《禮記·王制》:「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漢·鄭玄·注:「已行故事曰比。」
  3. 比利時的簡稱。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比較程度、性狀的差別。如:「你有很多地方比我強。」

比 [ pí ]

  1. 參見「皋比 」條。

比 [ bì ]

  1. 親近。《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漢·鄭玄·注:「比,猶親也。」
  2. 緊靠、相並。如:「比肩而行」、「比鄰而居」、「櫛次鱗比」。
  3. 結黨營私。如:「朋比為奸」。《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 最近、近來。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2. 及、等到。宋·岳飛〈良馬對〉:「比行百里,始奮迅。」《聊齋志異·卷二·陸判》:「比醒,則殘燭昏黃,鬼客已去。」
  3. 連連、屢屢。《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又比殺三趙王。」《漢書·卷五·景帝紀 》:「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
  1.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易經·比卦·彖曰》:「比,吉也;比,輔也。」
  2. 古代地方組織名稱。五家為「比」。《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使之相保相受。」
前朝 qián cháo
以前。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 元 王祯 《蚕连诗》:“前朝茧如山,今朝卵如粟。” 明 高启 《梦归》诗:“觉来不见家人面,恰似前朝始别时。”
(1).过去的朝代。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之一:“请君莫唱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在城有个 寳莲寺 。这寺从前朝至今,累世相传,房廊屋舍,数百多间,田地也有上千餘亩。”《红楼梦》第四回:“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 清 唐才常 《感怀》诗:“年来莫问前朝事,曾否当筵借箸筹。”
(2).上一朝代。《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立功前朝,威名甚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夫主姓 崔 ,官拜前朝相国。”
(3).前殿,正殿。《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文德殿 ,即 唐 之 宣政殿 也,在 周 为中朝,在 汉 为前朝,在 唐 为正衙。”  ——《漢語大詞典》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1.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2.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1.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2.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1.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2.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3.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1.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