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形-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昭 zhāo《國語辭典》
昭 [ zhāo ]
形- 明亮、光明。《詩經·大雅·抑》:「昊天孔昭,我生靡樂。」
- 明顯的。如:「天理昭昭」。
- 光線。《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目之見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
- 古代祖先宗廟的排列次序。始祖廟居中,左為昭,右為穆。《左傳·僖公五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 姓。如戰國時楚國有昭奚恤。
- 顯揚、使彰明。《左傳·定公四年》:「以昭周公之明德。」《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亭壁 tíng bì
亭燧和军营。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江 淮 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璩 qú《國語辭典》
璩 [ qú ]
名- 像环的玉器。清·郑珍《说文新附考·卷一》:「璩,环属。」
- 姓。如汉代有璩光岳。
笔墨(筆墨)bǐ mò
(1).笔和墨。泛指文具。《汉书·扬雄传下》:“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 翰林 以为主人, 子墨 为客卿以风。”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着笔墨画砚,磁器古董,都极其古雅而精致。”
(2).指文字或书画诗文作品。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子骏 汉 朝智囊,笔墨渊海。”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某不更远引笔墨所载,直以 庆历 以来耳目所及者明之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汉 魏 名人笔墨俱在, 淮南王 刘安 隶书最工,自 曹子建 以下,稍近 钟 王 风格。”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儒道交融的妙用,真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
(3).谓写字,画画,作文章。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观 谷永 之陈説, 唐林 之宣言, 刘向 之切议,以知为本,笔墨之文,将而送之。”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曰:‘媳妇既能笔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 曹靖华 《飞花集·怀周恩来同志》:“这期间,我住在 重庆 郊外,每周三天在城,处理事务工作;三天在家,从事笔墨工作。” ——《漢語大詞典》
(2).指文字或书画诗文作品。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子骏 汉 朝智囊,笔墨渊海。”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某不更远引笔墨所载,直以 庆历 以来耳目所及者明之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汉 魏 名人笔墨俱在, 淮南王 刘安 隶书最工,自 曹子建 以下,稍近 钟 王 风格。”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儒道交融的妙用,真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
(3).谓写字,画画,作文章。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观 谷永 之陈説, 唐林 之宣言, 刘向 之切议,以知为本,笔墨之文,将而送之。”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曰:‘媳妇既能笔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 曹靖华 《飞花集·怀周恩来同志》:“这期间,我住在 重庆 郊外,每周三天在城,处理事务工作;三天在家,从事笔墨工作。” ——《漢語大詞典》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动-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