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车头小女双垂髻,帘里新妆一破颜。

梅尧臣宋代〕《又和

康庄咫尺有千山,欲问紫姑应已还。
人似常娥来陌上,灯如明月在云间。
车头小女双垂髻,帘里新妆一破颜。
却下玉梯鸡已唱,谩语齐客解偷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车头小女双垂新妆一破

车头(車頭)chē tóu
(1).火车的机车。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车头仍是‘嘭嘭嘭’的吐着气,像是一匹乱踏着脚、立即要飞跃起来的战马。”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八章:“找 彭亮 来吧,他懂得车头上的窍门。”
(2).管理制造车辆工匠的头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城外一花园,壮丽敞豁,侔于勋戚。管园苍头,及司洒扫者至数十人。问之乃车头 洪仁 别业也,本推輓长夫,不十年即至此。”  ——《漢語大詞典》
小女 xiǎo nǚ
(1).女儿中之年龄最小者。《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霍光 夫人 显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吴王 夫差 小女名曰 紫玉 ,年十八,才貌俱美。”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 安居 难违;乃见其小女曰:‘公既频繁有言,不敢违公雅意。此女最小,常所钟爱。今为此女受公一小口耳。’因辞其九人。”
(2).年幼的女儿。 唐 杜甫 《北征》诗:“牀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3).对他人称己女的谦词。《西游记》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岁……三小女名 怜怜 ,今年十六岁。” 清 李渔 《意中缘·赴任》:“老先生,晚生原为寻女而来,小女既不在,就该转去了。”《红楼梦》第三回:“ 如海 又説:‘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4).女儿对父母尊长自称。《西游记》第九四回:“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万千之罪。’”  ——《漢語大詞典》
双垂(双垂)
宋 苏轼 宋叔达家听琵琶 梦回只记归舟字,赋罢双垂紫锦绦。
元 王逢 舟过吴门感怀二首 其一 玉帐歌残壶尽缺,天门梦觉翮双垂。  ——《骈字类编》
髻 jì《國語辭典》

髻 [ jì ]

  1. 盘结于头顶或脑后的头发,有各种形状。如:「云髻」、「倭堕髻」、「钻天髻」。唐·王建〈失钗怨〉诗:「镜中乍无失髻样,初起犹疑堕床上。」宋·刘辰翁〈宝鼎现·红妆春骑〉词:「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
帘 ( 簾 ) lián《國語辭典》

帘 [ lián ]

  1. 酒店門前懸掛的旗幟。《集韻·平聲·鹽韻》:「帘,酒家幟。」唐·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
  2. 布幔或竹片等做成遮蔽門窗的東西。如:「門帘」、「窗帘」、「竹帘」。同「簾 」。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1.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2.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3.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4.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5.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6.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新妆(新粧)xīn zhuāng
亦作“ 新粧 ”。
(1).谓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修饰。 南朝 梁 王训 《应令咏舞》:“新妆本絶世,妙舞亦如仙。”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二:“借问 汉 宫谁得似?可怜 飞燕 倚新粧。”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六:“有华丽服饰、淡素新妆的贵妇人,手捧着金表、宝盒等类站在路旁兜卖。”
(2).谓女子新扮饰好的容色。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至如青牛帐里,餘曲既终;朱鸟窗前,新妆已竟。”  ——《漢語大詞典》
一破
唐书南蛮传咸通以来蛮始叛命再入安南邕管一破黔州四盗西川遂围卢耽召兵东方戍海门天下骚动十有五年赋输不内京师者过半中藏空虚士死瘴疠燎骨傅灰人不念家亡命为盗可为痛心  ——《骈字类编》
颜 ( 顏 顔 ) yán
颜 [ yán ]
  1. 面容,脸色,脸面:容~。开~。~面。~色。笑逐~开。鹤发童~。
  2. 色彩:~料。五~六色。
  3.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