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引水 yǐn shuǐ
(1).引导水流。《史记·高祖本纪》:“引水灌 废丘 , 废丘 降, 章邯 自杀。”《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 唐 韩愈 《招杨之罘》诗:“洒扫县中居,引水经竹间。”
(2).引导船舶进出港口或在内海、江河一定区域内航行的专职人员。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英 船在内海,必需雇引水领路,官府据引水探报,得知 英 船行动。” ——《漢語大詞典》
(2).引导船舶进出港口或在内海、江河一定区域内航行的专职人员。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英 船在内海,必需雇引水领路,官府据引水探报,得知 英 船行动。”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石池
唐 储光羲 昭圣观 石池辨春色,林兽知人言。
唐 项斯 寄坐夏僧 还应鍊诗句,借卧石池傍。 ——《骈字类编》
唐 项斯 寄坐夏僧 还应鍊诗句,借卧石池傍。 ——《骈字类编》
结宇(結宇)jié yǔ
建造屋舍。《晋书·江逌传》:“翦茅结宇,耽翫载籍,有终焉之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永》:“素与 慧期 共期,欲结宇 罗浮 之岫。”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 义公 习禪寂,结宇依空林。” 清 方文 《赠戴其怀》诗:“结宇兵戈后,潜身草木中。” ——《漢語大詞典》
覆 fù《國語辭典》
覆 [ fù ]
动- 翻倒、倾倒。如:「车翻覆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论语·子罕》:「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 反转。如:「反复无常」、「翻来覆去」。
- 毁灭、消灭。如:「倾覆」、「颠覆」。《论语·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
- 回、还。如:「答覆」、「复信」。《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这时逢瓜代回国,到京复命,请假修墓来的。」同「复 」。
- 详察。《旧唐书·卷一一○·邓景山传》:「以镇抚纪纲为己任,检覆军吏隐没者。」
- 遮盖。如:「覆盖」。《庄子·德充符》:「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聊斋志异·卷五·阳武侯》:「见舍上鸦鹊群集,竞以翼覆漏处。」
- 隐藏、埋伏。《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魏书·卷八九·酷吏传·李洪之传》:「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
- 重、再。如:「重覆」。同「复 」。
碧瓦 bì wǎ
青绿色的琉璃瓦。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 宋 梅尧臣 《寄题滁州丰乐亭》诗:“引水开石池,结宇覆碧瓦。”《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中间显出一座八角亭子,朱甍碧瓦,画栋雕梁。”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画栋朱栏照城郭,丹楼碧瓦缨虹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