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北市面山色,平目观白云。

梅尧臣宋代〕《留题开元寺仙上人平云阁

北市面山色,平目观白云。
渔舟溪上歌,游客栏边闻。
俯檐翠柏瘦,蔓篱秋实蕡。
偶来心意静,尘虑如扫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北市山色平目观白

北市
宋书五行志公孙渊时襄平北市生肉长围各数尺有头目口喙无手足而动摇 五代史张彦泽传德光以其状示百官及都人问彦泽当诛否百官皆请不赦而都人争投状疏其恶乃命高勋监杀之彦泽前所杀士大夫子孙皆缞绖杖哭随而诟詈以杖扑之彦泽俛首无一言行至北市断腕出锁然后用刑勋剖其心祭死人争破其脑取其髓脔其肉而食之事木兰诗南市买辔头北市买宝鞭 白居易雪中即 诗北市风生飘散面东楼日出照凝酥下马祖常挽何得之先生诗见西亭  ——《骈字类编》
面 ( 麵 ) miàn《國語辭典》

面 [ miàn ]

  1. 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2. 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
  3.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4. 量詞:➊ ​ 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➋ ​ 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5. 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6.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2. 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山色 shān sè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漢語大詞典》
平目 píng mù
(1).犹言平视。 宋 梅尧臣 《留题开元寺仙上人平云阁》诗:“背市面山色,平目观白云。”
(2).即比目鱼。  ——《漢語大詞典》
观白(观白)
楞严经世尊教我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动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分类字锦》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