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伊水 yī shuǐ
伊河 。在 河南省 西部,源出 栾川县 伏牛山 北麓,东北流,在 偃师县 杨村 附近入 洛河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 蔓渠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伊水 出焉,而东流注入 洛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伊水 出 南阳 鲁阳县 西 蔓渠山 ……又东北至 洛阳县 南,北入於 洛 。” 南朝 陈 徐陵 《新亭送别应令》诗:“风吹临 伊水 ,时驾出河梁。” 唐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诗:“流恨寄 伊水 ,盈盈焉可穷。” ——《漢語大詞典》
矫 ( 矯 ) jiǎo/jiáo
矫 [ jiǎo ]
-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正。~形。~治。~世(矫正世俗)。~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枉过正。
- 假托:~命。~诏。~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 强壮,勇武:~健。~捷。~~(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
- 姓。
- ◎ 〔~情〕方言,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如“这个人太~~”,(“情”读轻声)。
白鹭 bái lù
又叫鹭鸶,鹳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吓 ——《整理自网络》
蜀山 shǔ shān
蜀 地山岳的泛称。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蜀 江水碧 蜀 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蜀 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縈九折。” 元 雅琥 《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诗:“ 蜀 山千丈雪, 秦 岭万重云。” ——《漢語大詞典》
鸣 ( 鳴 ) míng
鸣 [ míng ]
-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杜鹃(杜鵑)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 ——《漢語大詞典》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