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岳西面仙掌高,仙都下射金精白。
终南山色秀可食,中有游云动凝碧。华岳西面仙掌高,仙都下射金精白。
绀宫琳馆凭险阻,渭水晴川来咫尺。古木深藏魍魉寒,阴厓晓入蜿蜒黑。
幽人旧隐依青壁,萝径紫篱闭寥阒。野桥插岸何处船,落日无人独归客。
栎翁笔法追郭熙,远意欲寄烟霞微。半生江海屡惊梦,万里风尘能化衣。
捷径无媒既愁寂,故山好在曷遄归。尚说于今明月夜,时有箫声台上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华岳(華嶽)huá yuè
同“ 华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华岳 本一山当 河 , 河 水过而曲行, 河 神巨灵,手盪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跡仍存。”参见“ 华岳 ”。
高大的山。《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陆德明 释文:“华岳,户化、户瓜二反。本亦作‘山岳’。” 朱熹 集注:“华、藏,并去声。”
指西岳 华山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华山》:“ 华岳 灵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浆。” ——《漢語大詞典》
高大的山。《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陆德明 释文:“华岳,户化、户瓜二反。本亦作‘山岳’。” 朱熹 集注:“华、藏,并去声。”
指西岳 华山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华山》:“ 华岳 灵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浆。” ——《漢語大詞典》
西面
唐 张籍 送韦评事归华阴 三峰西面住,出见世人稀。
唐 韦庄 夜雪泛舟游南溪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 ——《骈字类编》
唐 韦庄 夜雪泛舟游南溪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 ——《骈字类编》
仙掌 xiān zhǎng
(1). 汉武帝 为求仙,在 建章宫 神明台 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 唐 杜牧 《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 灯暗数声来。”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漢語大詞典》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仙都 xiān dū
(1).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沧海岛 在北海中……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所治。” 明 屠隆 《綵毫记·蓬莱传信》:“道士何来,輒敢至此仙都境界?”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缙云县 。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 縉云山 。 唐 神龙 初,以此名县。又名 丹峯山 , 天宝 七载改今名。道书以为第二十九洞天。 唐 贾岛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诗:“ 仙都 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缙云县 。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 縉云山 。 唐 神龙 初,以此名县。又名 丹峯山 , 天宝 七载改今名。道书以为第二十九洞天。 唐 贾岛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诗:“ 仙都 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 ——《漢語大詞典》
下射 xià shè
(1).射手中地位较低者。《仪礼·乡射礼》:“司射不释弓矢,遂以比三耦於堂西。三耦之南。北面命上射曰:某御於子。命下射曰:子与某子射。” 胡培翚 正义:“上下射之辞异,示尊卑也。”
(2).射箭成绩在下者。
(3).向下射。 唐 李群玉 《七月十五日夜看月》诗:“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漢語大詞典》
(2).射箭成绩在下者。
(3).向下射。 唐 李群玉 《七月十五日夜看月》诗:“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漢語大詞典》
金精 jīn jīng
(1).西方之气。《后汉书·郎顗传》:“凡金气为变,发在秋节……金精之变,责归上司。”《文选·弥衡〈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李善 注:“西方为金,毛有白者,故曰金精。”
(2).指 秦 。 汉 班固 《高祖泗水亭碑铭》:“扬威斩蛇,金精摧伤。”《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金精仍頽,朱光以渥。” 李善 注引《汉书·郊祀志》:“ 秦襄公 自以居西,主 少昊 之神。” 唐 李白 《朱虚侯赞》:“ 嬴氏 秽德,金精摧伤。” 王琦 注:“ 秦 在西方,西为金行,故曰金精。”
(3).指太白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地则石鼓山鸣,天则金精动宿。” 倪璠 注引 石氏 《星经》:“昴者,西方白虎之宿,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山鸣石鼓,宿动金精。”
(4).道教传说中的一种仙药。《汉武故事》:“太上之药……上握 蓝园 之金精,下摘 圆丘 之紫奈。”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唐 李白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诗:“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
(5).指月亮。《初学记》卷一引《河图帝览嬉》:“月者,金之精也。” 唐 陈陶 《旅泊涂江》诗:“断沙雁起金精出,孤岭猿愁木客归。” 明 汤式 《小梁州·题梧月堂》套曲:“满目清空,金精光射玉壶冰。”
(6).指日。 明 王世贞 《天门开》诗:“天门旭,呀然豁。窍混沌,金精发。”
(7).甘菊的别称。 北周 庾信 《小园赋》:“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倪璠 注引《玉函方》:“甘菊,九月上寅日採,名曰金精。” 唐 李峤 《菊》诗:“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
(8).指水精,水晶。《广雅·释地》“水精” 王念孙 疏证引 汉 刘桢 《清虑赋》:“凭文瑶之几,对金精之盘。”《新唐书·西域传下·俱兰》:“出金精,琢石取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浪拏国》:“有山巖,中多出金精,琢析其石,然后得之。” ——《漢語大詞典》
(2).指 秦 。 汉 班固 《高祖泗水亭碑铭》:“扬威斩蛇,金精摧伤。”《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金精仍頽,朱光以渥。” 李善 注引《汉书·郊祀志》:“ 秦襄公 自以居西,主 少昊 之神。” 唐 李白 《朱虚侯赞》:“ 嬴氏 秽德,金精摧伤。” 王琦 注:“ 秦 在西方,西为金行,故曰金精。”
(3).指太白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地则石鼓山鸣,天则金精动宿。” 倪璠 注引 石氏 《星经》:“昴者,西方白虎之宿,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山鸣石鼓,宿动金精。”
(4).道教传说中的一种仙药。《汉武故事》:“太上之药……上握 蓝园 之金精,下摘 圆丘 之紫奈。”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唐 李白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诗:“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
(5).指月亮。《初学记》卷一引《河图帝览嬉》:“月者,金之精也。” 唐 陈陶 《旅泊涂江》诗:“断沙雁起金精出,孤岭猿愁木客归。” 明 汤式 《小梁州·题梧月堂》套曲:“满目清空,金精光射玉壶冰。”
(6).指日。 明 王世贞 《天门开》诗:“天门旭,呀然豁。窍混沌,金精发。”
(7).甘菊的别称。 北周 庾信 《小园赋》:“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倪璠 注引《玉函方》:“甘菊,九月上寅日採,名曰金精。” 唐 李峤 《菊》诗:“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
(8).指水精,水晶。《广雅·释地》“水精” 王念孙 疏证引 汉 刘桢 《清虑赋》:“凭文瑶之几,对金精之盘。”《新唐书·西域传下·俱兰》:“出金精,琢石取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浪拏国》:“有山巖,中多出金精,琢析其石,然后得之。” ——《漢語大詞典》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名-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 潔淨的。如:「潔白」。
-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 率直、誠實。如:「坦白」。
-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 錯誤的。如:「寫白字」。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一)之讀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