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惭无二公才与学,享此足与俗辈矜。

梅尧臣宋代〕《韩子华遗冰

六月侍臣方赐冰,我赋得之从友朋。
开盘一见水玉璞,置坐百步无青蝇。
热肤收汗起疹粟,不有消渴同茂陵。
杜子每思赤脚踏,韩老尝苦如甑烝。
惭无二公才与学,享此足与俗辈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二公俗辈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二公 èr gōng
指府和县的副职。《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适才我站在门口,遇见敝县的二公。”参见“ 二太爷 ”。  ——《漢語大詞典》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1.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2.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3.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4.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5. 姓。如明代有才宽。
  1.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2.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3.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院。~府。中~。大~。上~。
  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享 xiǎng《國語辭典》

享 [ xiǎng ]

  1. 进贡、进献。《诗经·商颂·殷武》:「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礼记·曲礼下》:「五官致贡曰享。」
  2. 祭祀、供奉。《新唐书·卷一一·礼乐志一》:「孟春吉亥,享先农,遂以耕籍。」《西游记·第三回》:「杀牛宰马,祭天享地。」
  3. 设宴请客。唐·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序〉:「日为酒杀羊享宾客。」
  4. 受用、拥有。如:「享誉」、「坐享其成」、「有福同享」。《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1.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2.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4.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2.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3.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1.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2. 富裕。如:「富足」。
  1.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2.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3.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1. 过分。参见「足恭 」条。
俗辈(俗輩)sú bèi
平庸鄙俗的一类人。 宋 戴复古 《诸葛仁叟县丞极贫能保风节有权贵招之不屑其行》诗:“俗辈众多吾辈少,素交零落利交兴。”  ——《漢語大詞典》
矜 jīn/qín/guān《國語辭典》

矜 [ jīn ]

  1. 憐惜、憐憫。如:「哀矜」。《書經·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論語·子張》:「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 敬慎。《書經·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3. 敬重、推崇。《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4. 自誇、自負。如:「自矜」。《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1. 莊重自持。如:「矜持」。《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 驕傲自大。如:「驕矜」。唐·韓愈〈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辭氣激場,面有矜色。」
  1. 禍亂。《詩經·小雅·菀柳》:「曷以靖之,居以凶矜。」

矜 [ qín ]

  1. 矛或戟的木柄。《文選·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矜 [ guān ]

  1. 老而無妻的人。《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禦。」《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通「鰥」。
  1. 生病、患病。《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通「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