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唯文学富,况亦论事精。
未识潘岳貌,已知潘岳名。
去年改藩屏,暂此解佩缨。
一见意已合,谈笑仆屡更。
岂唯文学富,况亦论事精。
溪边昔欲罢,屑屑秋雨零。
於今又闻蝉,重起悲凉情。
作诗远见招,值我将西行。
譬彼矫翼鸟,革然顾侣鸣。
苍山不可陟,空入江上舲。
黄君虽云约同泛,明日自访柳恽汀。
寒儒所向多不成,或西或东车马惊。
高楼登望酸目睛,欲观弄涛仍脍鲸。
新安太守空相迎,举手谢君江水清。
去年改藩屏,暂此解佩缨。
一见意已合,谈笑仆屡更。
岂唯文学富,况亦论事精。
溪边昔欲罢,屑屑秋雨零。
於今又闻蝉,重起悲凉情。
作诗远见招,值我将西行。
譬彼矫翼鸟,革然顾侣鸣。
苍山不可陟,空入江上舲。
黄君虽云约同泛,明日自访柳恽汀。
寒儒所向多不成,或西或东车马惊。
高楼登望酸目睛,欲观弄涛仍脍鲸。
新安太守空相迎,举手谢君江水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岂唯(豈唯)qǐ wéi
亦作“ 岂惟 ”。亦作“ 岂维 ”。 难道只是;何止。《左传·襄公二年》:“吾子之请,诸侯之福也,岂唯寡君赖之。”《庄子·逍遥游》:“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也有之。”《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后汉书·张衡传》:“夫情胜其性,流遯忘反,岂唯不肖,中才皆然。”《新唐书·突厥传上》:“诚能復两渠之饶,诱农夫趣耕,择险要,缮城垒,屯田蓄力, 河 陇 可復,岂唯自守而已。” 宋 苏轼 《和东方有一士》:“岂惟舞独鹤,便可躡飞鸞。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闕寒。”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 ——《漢語大詞典》
文学(文學)wén xué
(1).文章博学。 孔 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刑昺 疏:“若文章博学,则有 子游 、 子夏 二人也。” 朱熹 集注:“弟子因 孔子 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 孔子 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见。”参见“ 四科 ”。
(2).指儒家学说。《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3).泛指文章经籍。《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 清 刘大櫆 《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 秦 汉 以来大小之篆章。”
(4).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献帝 播迁,文学蓬转。”《明史·隐逸传序》:“ 明太祖 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巖穴。”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既壮,絀 不韦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5).学校,习儒之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 夷星桥 南岸道东。”
(6).文才;才学。《北史·魏收传》:“ 收 从叔 季景 有文学,歷官著名,并在 收 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德裕 虽丞相子,文学过人。”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姚峴 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
(7).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史记·蒙恬列传》:“ 恬 尝书狱典文学。” 司马贞 索隐:“谓 恬 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
(8).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参见“ 四科 ”。
(9).官名。 汉 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三国 魏武帝 置太子文学, 魏 晋 以后有文学从事。 唐 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 德宗 时改称文学, 宋 以后废之。 晋 及 隋 唐 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 明 清 废。
(10).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 郭沫若 《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漢語大詞典》
(2).指儒家学说。《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3).泛指文章经籍。《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 清 刘大櫆 《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 秦 汉 以来大小之篆章。”
(4).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献帝 播迁,文学蓬转。”《明史·隐逸传序》:“ 明太祖 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巖穴。”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既壮,絀 不韦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5).学校,习儒之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 夷星桥 南岸道东。”
(6).文才;才学。《北史·魏收传》:“ 收 从叔 季景 有文学,歷官著名,并在 收 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德裕 虽丞相子,文学过人。”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姚峴 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
(7).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史记·蒙恬列传》:“ 恬 尝书狱典文学。” 司马贞 索隐:“谓 恬 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
(8).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参见“ 四科 ”。
(9).官名。 汉 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三国 魏武帝 置太子文学, 魏 晋 以后有文学从事。 唐 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 德宗 时改称文学, 宋 以后废之。 晋 及 隋 唐 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 明 清 废。
(10).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 郭沫若 《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漢語大詞典》
富 fù《國語辭典》
富 [ fù ]
形- 财物充裕、充足。如:「富裕」、「富有」、「富饶」、「富足」。《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昔在强秦,爰初开畔,霸自歧、廱,国富人衍。」
- 包容很多的。如:「富丽堂皇」、「文富辞丰」。
- 壮盛。南朝陈·周弘让《答王裒书》:「昔吾壮日,及弟富年。」
- 财产、财物。如:「财富」。《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 姓。如东周有富辰。
- 使丰裕。如:「富国强兵」。《论语·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 「况 」的异体字。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 看待:一概而~。
-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 按照:~件。~资排辈。
- 姓。
- 古同“伦”,条理。
-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 古同“抡”,挑选。
事精
吕氏春秋巫马期弊生事精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韵府拾遗 庚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