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石室迢递过,探访仍邂逅。

梅尧臣宋代〕《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

闻君奉宸诏,瑞祝疑灵岫。
山水聊得游,志愿庶可就。
岂无朋从俱,况此一二秀。
方蕲建春陌,十刻残昼漏。
初经缑氏岭,古柏尚郁茂。
却过轘辕关,巨石相撑斗。
夕斋礼神祠,法衮被藻绣。
毕事登山椒,常服更短後。
从者十数人,轻齎不为陋。
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云岩杳亏蔽,花草藏涧窦。
旁林有珍禽,惊聒若避彀。
盘石暂憩休,泓泉助吞漱。
上窥玉女窗,崭绝非可构。
下玩捣衣碪,焜燿金纹透。
尹子体雄恔,攀缘愈习狃。
欧阳称壮龄,疲软屡颠碚。
竞欢相扶持,芒屩恣践蹂。
八僊存故坛,三醉孰云谬。
鄙哉封禅碑,数字昔镌镂。
偶志一时事,曷虞来者诟。
绝顶瞰诸峰,隘然轻宇宙。
遥思谢尘烦,欲知群鸟兽。
韩公传石室,闻之固已旧。
当时兴稍衰,不暇苦寻究。
东崖暗壑中,释子持经咒。
于今二十年,饮食同猿狖。
君子聆法音,充尔溢肤腠。
尝期蹑屐过,吾侪色先愀。
遂乖真谛言,兹亦甘自咎。
中顶会几望,凉蟾皓如昼。
纷纷坐谈谑,草草具觞豆。
清露湿巾裳,谁人苦羸瘦。
便即忘形骸,胡为恋缨燰。
或疑桂宫近,斯语岂狂瞀。
归来游少室,崷崒殊引脰。
石室迢递过,探访仍邂逅。
扪萝上岑邃,僊屋何广袤。
乳水出其间,涓涓自成溜。
凡骨此熏蒸,灵真安可觏。
霞壁几千寻,四字侔篆籀。
咸意苔藓文,诚为造化授。
标之神清洞,民俗未尝遘。
忽觉风雨冥,无能久瞻扣。
匆匆遂宵征,胜事皆可复。
俚歌纵喧讲,怪说多鲛糅。
凌晨关塞阳,追赏颜匪厚。
穷极四百里,宁惮疲左右。
昨朝书报予,闻甚醉醇酎。
所嗟游远方,心焉倍如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石室迢递探访邂逅

石室 shí shì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晋 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逕 司马子长 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汉阳 太守 殷济 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於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杨炯 《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 蓬莱山 兮寂又阴。”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古今归石室,笔削纪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 刘氏 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
(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清 钱谦益 《李自华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为观於石室,视我赞书。”
(5).岩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知 范蠡 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请如命。’”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岳巔,石室青青与天连。”《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见。” 唐 于邺 《赠隐者》诗:“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 宋 苏轼 《游桓山记》:“登 桓山 ,入石室。” 陈毅 《七星岩》诗:“石室叹钻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汉 刘向 《真君传》:“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数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始兴机山 东有两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数十所。经过,皆闻有金石丝竹之响。”《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更前百步,豁然开朗,见一石室,榜曰:申阳之洞。守门者数人,装束如昨夕庙中所睹。”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秋鸿 以扇拂壁,忽豁大门,肃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别有天地。” 黄侃 章炳麟 《游仙联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乔 松 儔。”  ——《漢語大詞典》
迢递(迢遞)tiáo dì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统照 《牧羊儿》诗:“故乡迢递。”
(2).指思虑悠远。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詗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3).高峻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 槐江岭 ,是为 玄圃 丘。”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逓,属广廡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 苏曼殊 《无题》诗之二:“寄语 麻姑 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4).曲折貌。《陈书·江总传》:“喜园迢遰,乐树扶疎。”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敍,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软腐。”
(5).婉转貌。 宋 丘崇 《夜行船·越上作》词:“恣乐追凉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犹有清歌迢逓,声在芰荷深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一人奏繁华令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6).连绵不绝貌。 南朝 梁 沈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逓,翠华葳蕤。” 唐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遰新城接旧城。”
(7).时间久长貌。 唐 韦应物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漢語大詞典》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探访(探訪)tàn fǎng
(1).打听;侦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老夫妻两个,放声大哭道:‘不知是何妖术摄将去了。’却没个头路猜得出,从此各处探访,不在话下。” 郑振铎 《桂公塘》三:“北虏防御得那末周密,他们的军士们是那末守口如瓶。 天祥 们决无探访一切的可能。” 巴金 《海的梦》前篇四:“同时外面传说 高国 兵士已经知道我回来,正在探访我的踪迹,我不得不小心防范着。”
(2).看望;访问。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嘉庆 戊寅己卯间,槖笔 姑苏 ,有一友寓旅次,时往探访。”《花城》1981年第3期:“多少年来,我一直盼望能去探访一下它那产生神话的主峰。”  ——《漢語大詞典》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1.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1.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2.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邂逅 xiè hòu
亦作“ 邂遘 ”。亦作“ 邂覯 ”。
(1).不期而遇。《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毛 传:“邂逅,不期而会。” 陆德明 释文:“遘,本亦作逅。” 南朝 宋 鲍照 《赠傅都曹别》诗:“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忆昔清明佳节时,与君解逅成相知。” 夏衍 《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 广州 退出时在 柳江 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2).欢悦貌。《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毛 传:“邂逅,解説之貌。” 陆德明 释文:“覯,本又作逅,同胡豆反,一音户冓反。邂覯,解説也。《韩诗》云:‘邂覯,不固之貌。’解音蟹,説音悦。” 余冠英 注:“邂逅,爱悦也,这里用为名词,谓可悦的人。” 宋 苏轼 《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坐令倾国容,临老见邂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入室,则 九娘 华烛凝待。邂逅含情,极尽欢昵。”
(3).偶然;侥幸。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説不宿具,邂逅逢喜,遭合上意,故谓之遇。”《魏书·恩倖传·侯刚》:“兼 刚 口唱打杀,挝筑非理,本有杀心,事非邂逅。” 宋 王安石 《高魏留》诗:“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宋 陆游 《夜读兵书》诗:“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4).意外;万一。《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絶跡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邂逅,不期而会,谓出於意料之外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权 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吕蒙 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南史·张邵传》:“若 刘穆之 邂逅不幸,谁可代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知祥 浚壕树栅,遣马步都指挥使 李仁罕 将四万人,驍鋭指挥使 李延厚 将二千人讨 绍深 ” 元 胡三省 注:“既浚壕树栅为守城之备,又遣重兵出讨,以兵有邂逅,战苟不利,则退守无仓卒失措之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太原狱》:“﹝ 孙 令﹞乃谓姑妇:‘……汝家本清门,不过一时为匪人所诱,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击杀之。’姑妇趑趄,恐邂逅抵偿,公曰:‘无虑,有我在。’”
(5).仓猝;突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麤,呼驛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驛客将恐,对曰:‘邂逅 浙 米不得,死罪。’”《红楼梦》第九九回:“必实无争鬭情形,邂逅身死,方可以过失杀定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鸟》:“今日之别,可谓邂逅矣。”
(6).交媾。 章炳麟 《菌说》:“夫妇邂遘,一滴之精,有精虫十数,入嚙泡蜑而破之,以成妊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