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梅尧臣宋代〕《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
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褎。
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
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都下荐酒葡萄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1.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 姓。如元代有喜同。
  1.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都下 dū xià
京都。《三国志·吴志·吕据传》:“又遣从兄 宪 以都下兵逆 据 於 江都 。”《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明 屠隆 《綵毫记·别妻赴京》:“王命难辞,官司催急,卑人只得勉行,与娘子分别。倘若久留都下,当差人迎接家眷。”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曩者 畏庐老人 序 林先生 述庵 诗曰:‘……忆壬寅都下与某公论诗,竟严斥 少陵 为頽唐。’”  ——《漢語大詞典》
荐酒(荐酒)
梅尧臣永叔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诗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今喜生都下荐酒压卜萄  ——《分类字锦》
压 ( 壓 ) yā/yà
压 [ yā ]
  1. 从上面加力:~住。~碎。~缩。泰山~顶。
  2. 用威力制服、镇服:镇~。~服。~迫。
  3. 控制,使稳定,使平静:~价。~住阵脚。
  4. 搁置:积~。
  5. 逼近:大兵~境。
  6. 赌博时在某一门上下注:~宝(亦作“押宝”)。
压 [ yà ]
  1. 〔~根儿〕根本,从来,如“我~~~就不理解这件事”。
葡萄 pú táo
亦作“ 蒲陶 ”。亦作“ 蒲萄 ”。亦作“ 蒲桃 ”。
(1).落叶藤本植物,叶掌状分裂,花序呈圆锥形,开黄绿色小花,浆果多为圆形和椭圆形,色泽随品种而异,是常见的水果,亦可酿酒。亦指此植物的果实。《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 汉 使采蒲陶、目宿种归。”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诗:“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 唐 李颀 《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 汉 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葡萄》:“葡萄……可以造酒……《汉书》言 张騫 使 西域 还,始得此种,而《神农本草》已有葡萄,则 汉 前 陇西 旧有,但未入 关 耳。”
(2).指葡萄酒。 晋 陆机 《饮酒乐》:“蒲萄四时芳醇,瑠璃千钟旧宾。” 北周 庾信 《燕歌行》:“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 宋 苏轼 《老饕赋》:“引 南海 之玻黎,酌 凉州 之葡萄。”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緑烟飞蛺蝶,金斗泛葡萄。” 清 费锡璜 《吴姬劝酒》诗:“ 吴 姬十五髮鬖鬖,玉椀蒲桃劝客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