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别有真南董,新注茶经四五章。
竹院风炉梦正长,绢封箬裹十分香。龙团捣罢云生臼,蟹眼熬成雨沸窗。
拚冷淡,尽奔忙,不如閒事好商量。人间别有真南董,新注茶经四五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间(人間)rén jiān
亦作“ 人閒 ”。
(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宋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清 郑燮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 崑崙 ,閲尽人间春色。”
(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3).民间。《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史·齐高帝纪》:“ 明帝 ( 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 ——《漢語大詞典》
(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宋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清 郑燮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 崑崙 ,閲尽人间春色。”
(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3).民间。《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史·齐高帝纪》:“ 明帝 ( 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 ——《漢語大詞典》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 「別 」的異體字。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南董 nán dǒng
春秋 时代 齐 史官 南史 、 晋 史官 董狐 的合称。皆以直笔不讳著称。《宋书·自序》:“臣远愧 南 、 董 ,近谢 迁 、 固 ,以閭阎小才,述一代盛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辞宗 邱明 ,直归 南董 。”后用以借称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隋书·魏澹传》:“但 道武 出自结绳,未师典誥,当须 南 、 董 直笔,裁而正之。”《新唐书·王绩传》:“追述 革 酒法为经,又采 杜康 、 仪狄 以来善酒者为谱。 李淳风 曰:‘君( 王绩 ),酒家 南 、 董 也。’”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注 ( 註 ) zhù《國語辭典》
注 [ zhù ]
動- 灌入、傾瀉。如:「灌注」、「大雨如注」。
- 心神凝聚集中。如:「專注」、「全神貫注」。
- 用文字解釋文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景純注雅,動植必讚,義兼美惡。」唐·韓愈〈讀鶡冠子〉:「余三讀其詞,而悲之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注十有二字。」通「註」。
- 解釋或說明的文字。通「註」。如北魏酈道元有《水經注》、清代段玉裁有《說文解字注》。
- 賭博時所下的財物。如:「賭注」、「下注」、「孤注一擲」。
茶经(茶经)
宋 唐庚 嘲陆羽 陆子作茶经,竟为茶所困。
宋 周必大 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 其二 暮年桑苧毁茶经,应为征行不到闽。
宋 杨万里 新安江水自绩溪发源 水记茶经都未识,谪仙句里万年名。
元 黄溍 滦阳邢君隐于药制芍药芽代茗饮号曰琼芽先朝尝以进御云 其一 千载茶经有遗恨,吴侬元不过滦河。 ——《骈字类编》
宋 周必大 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 其二 暮年桑苧毁茶经,应为征行不到闽。
宋 杨万里 新安江水自绩溪发源 水记茶经都未识,谪仙句里万年名。
元 黄溍 滦阳邢君隐于药制芍药芽代茗饮号曰琼芽先朝尝以进御云 其一 千载茶经有遗恨,吴侬元不过滦河。 ——《骈字类编》
四五
魏晋 阮籍 咏怀 其三十三 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
南北朝 谢朓 杂咏三首 其二 灯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
南北朝 沈约 六忆诗四首 其二 或歌四五曲。或弄两三弦。
南北朝 鲍令晖 寄行人诗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唐 杜甫 溪上 峡内淹留客,溪边四五家。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唐 白居易 惜小园花 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
唐 戎昱 移家别湖上亭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唐 孟郊 小隐吟 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唐 王继勋 赠和龙妙空禅师 只栖云树两三亩,不下烟萝四五年。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 瘿木四五器,筇杖一两茎。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阑干四五星,斜汉印清秋。
明 王翰 途中 村墟四五聚,索莫集昏鸦。
元 郭钰 洞口人家 松树回环四五家,机梭长日响咿哑。 ——《骈字类编》
南北朝 谢朓 杂咏三首 其二 灯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
南北朝 沈约 六忆诗四首 其二 或歌四五曲。或弄两三弦。
南北朝 鲍令晖 寄行人诗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唐 杜甫 溪上 峡内淹留客,溪边四五家。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唐 白居易 惜小园花 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
唐 戎昱 移家别湖上亭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唐 孟郊 小隐吟 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唐 王继勋 赠和龙妙空禅师 只栖云树两三亩,不下烟萝四五年。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 瘿木四五器,筇杖一两茎。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阑干四五星,斜汉印清秋。
明 王翰 途中 村墟四五聚,索莫集昏鸦。
元 郭钰 洞口人家 松树回环四五家,机梭长日响咿哑。 ——《骈字类编》
章 zhāng《國語辭典》
章 [ zhāng ]
名- 成篇的文字。如:「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 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 印信。如:「私章」、「圖章」。
-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 姓。如漢代有章明。
-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