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副-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 姓。如汉代有既良。
祼 guàn《國語辭典》
祼 [ guàn ]
名- 古代一种祭祀的仪式,将酒洒在地上以告神。《说文解字·示部》:「祼,灌祭也。」《书经·洛诰》:「王入太室祼。」唐·孔颖达·正义:「王以圭瓒酌郁鬯之酒以献尸,尸受祭而灌于地,因奠不饮,谓之祼。」
还初(還初)huán chū
(1).恢复原来的地位。《魏书·显祖纪》:“诸非劳进超迁者,亦各还初。”
(2).回到人性本初纯真的状态。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述前 明 篤行诸生,还初超然。” ——《漢語大詞典》
(2).回到人性本初纯真的状态。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述前 明 篤行诸生,还初超然。” ——《漢語大詞典》
次 cì《國語辭典》
次 [ cì ]
形- 品质较差的。如:「次货」、「次品」、「次车」。
- 第二的、副的。如:「次子」、「次年」、「次媳」、「次日」。《镜花缘·第四○回》:「走有半年之久,于次岁六月到了岭南。」
- 等第、顺序。如:「次第」、「依次排列」、「席次」、「班次」、「名次」。
- 行列、队伍。《左传·桓公十三年》:「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国语·晋语三》:「失次犯令,死。」三国吴·韦昭·注:「次,行列也。」
- 官职、职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晋·桓温〈上疏废殷浩〉:「不能恭慎所任,恪居职次。」
- 外出居住的地方、处所。如:「客次」、「舟次」。
- 中、间。《庄子·田子方》:「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 量词。计算动作回数的单位。如:「第三次段考」、「初次尝试」。《水浒传·第一○回》:「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
- 在前项之后。《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 依序编排。《吕氏春秋·季冬纪·季冬》:「乃命太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
- 临时驻扎或止宿。《楚辞·屈原·离骚》:「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左传·僖公四年》:「师进,次于陉。」
- 至、及。《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
次 [ zī ]
- 参见「次且 」条。
更衣 gēng yī
(1).换衣服。《史记·外戚世家》:“是日, 武帝 起更衣, 子夫 侍尚衣轩中,得幸。”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巾櫛粧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忽报藩臺着人来请, 继之 便去更衣。”
(2).借指宫女。 南朝 梁简文帝 《执笔戏书》诗:“夜夜有明月,时时怜更衣。” 唐 王建 《宫人斜》诗:“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
(3).指换衣休息之处。《汉书·东方朔传》:“后乃私置更衣。” 颜师古 注:“为休息易衣之处。”《汉书·王莽传下》:“见 王路堂 者,张於西厢及后阁更衣中。”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更衣中,谓朝贺易衣服处,室屋名也。”
(4).指帝王陵寝的便殿。《后汉书·章帝纪》:“臣愚以为更衣在中门之外,处所殊别,宜尊庙曰 显宗 ,其四时禘祫,於 光武 之堂,閒祀悉还更衣,共进《武德》之舞,如 孝文皇帝 祫祭 高庙 故事。” 李贤 注:“更衣者,非正处也。园中有寑,有便殿。寑者,陵上正殿。便殿,寑侧之别殿,即更衣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 明帝 遗詔无起寝庙,藏主於 世祖 庙更衣。更衣者,帝王入庙之便殿也。”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北郊斋宫》:“其后斋宫为更衣别殿,不復驻蹕焉。”
(5).古时大小便的婉辞。 汉 王充 《论衡·四讳》:“夫更衣之室,可谓臭矣;鲍鱼之肉,可谓腐矣。然而,有甘之更衣之室,不以为忌;肴食腐鱼之肉,不以为讳。”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少阴病》:“少阴病,下利,脉微濇,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水浒传》第四三回:“ 曹太公 推道更衣,急急的到里正家里。”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宫女。 南朝 梁简文帝 《执笔戏书》诗:“夜夜有明月,时时怜更衣。” 唐 王建 《宫人斜》诗:“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
(3).指换衣休息之处。《汉书·东方朔传》:“后乃私置更衣。” 颜师古 注:“为休息易衣之处。”《汉书·王莽传下》:“见 王路堂 者,张於西厢及后阁更衣中。”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更衣中,谓朝贺易衣服处,室屋名也。”
(4).指帝王陵寝的便殿。《后汉书·章帝纪》:“臣愚以为更衣在中门之外,处所殊别,宜尊庙曰 显宗 ,其四时禘祫,於 光武 之堂,閒祀悉还更衣,共进《武德》之舞,如 孝文皇帝 祫祭 高庙 故事。” 李贤 注:“更衣者,非正处也。园中有寑,有便殿。寑者,陵上正殿。便殿,寑侧之别殿,即更衣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 明帝 遗詔无起寝庙,藏主於 世祖 庙更衣。更衣者,帝王入庙之便殿也。”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北郊斋宫》:“其后斋宫为更衣别殿,不復驻蹕焉。”
(5).古时大小便的婉辞。 汉 王充 《论衡·四讳》:“夫更衣之室,可谓臭矣;鲍鱼之肉,可谓腐矣。然而,有甘之更衣之室,不以为忌;肴食腐鱼之肉,不以为讳。”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少阴病》:“少阴病,下利,脉微濇,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水浒传》第四三回:“ 曹太公 推道更衣,急急的到里正家里。” ——《漢語大詞典》
戴 dài《國語辭典》
戴 [ dài ]
动- 把东西附加在头、面、胸、臂等处。如:「戴花」、「戴帽子」、「戴眼镜」。
- 以头顶著。如:「披星戴月」、「不共戴天之仇」。《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 拥护、推崇。如:「爱戴」、「拥戴」。《文选·张衡·东京赋》:「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 姓。如汉代有戴德、戴圣,治《礼记》传世,世称为「大戴」、「小戴」。
远游(遠游)yuǎn yóu
亦作“ 远游 ”。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