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借问(借問)jiè wèn
(1).犹询问。《宋书·萧惠开传》:“虑 兴宗 不能诣己,戒勒部下:‘ 蔡会稽 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 唐 任华 《寄杜拾遗》诗:“ 杜拾遗 ,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萨都剌 《宫词》:“骏马骄嘶懒着鞭,晚凉骑过御楼前。宫娥不识中书令,借问谁家美少年。”
(2).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 澄观 名籍籍。” 宋 姜夔 《昔游诗》:“朝发 黄陵祠 ,暮至 赤沙 曲。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
(3).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 东京 来的 王教头 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 邓秀梅 停步问道:‘借问一声,乡政府是哪个屋场?’”
(4).过问。《旧唐书·刘仁轨传》:“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又别。 贞观 、 永徽 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弔祭,追赠官职,亦有迴亡者官爵与其子弟。从 显庆 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借问。” 宋 梅尧臣 《村豪》诗:“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漢語大詞典》
(2).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 澄观 名籍籍。” 宋 姜夔 《昔游诗》:“朝发 黄陵祠 ,暮至 赤沙 曲。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
(3).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 东京 来的 王教头 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 邓秀梅 停步问道:‘借问一声,乡政府是哪个屋场?’”
(4).过问。《旧唐书·刘仁轨传》:“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又别。 贞观 、 永徽 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弔祭,追赠官职,亦有迴亡者官爵与其子弟。从 显庆 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借问。” 宋 梅尧臣 《村豪》诗:“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漢語大詞典》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忧 ( 憂 ) yōu
忧 [ yōu ]
-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 指父母之丧:丁~。
节物(節物)jié wù
(1).作为;行事。《吕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 高诱 注:“节物,事也。行事甚高,细小之利不恃赖之也。”
(2).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宋 苏舜钦 《秋夕怀南中故人》诗:“向夕依阑念昔游,萧条节物更他州。”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还爱节物,高会逢茱萸。” 沈尹默 《五月五日》诗:“节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应节的物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二》:“中城兵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问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马处送节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正在家中喫利市饭,忽见老门子 陆有恩 来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请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总是节物,不好特地来请得。今日来得极妙,且喫三盃。’” ——《漢語大詞典》
(2).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宋 苏舜钦 《秋夕怀南中故人》诗:“向夕依阑念昔游,萧条节物更他州。”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还爱节物,高会逢茱萸。” 沈尹默 《五月五日》诗:“节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应节的物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二》:“中城兵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问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马处送节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正在家中喫利市饭,忽见老门子 陆有恩 来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请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总是节物,不好特地来请得。今日来得极妙,且喫三盃。’” ——《漢語大詞典》
感人 gǎn rén
感动人。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夫乐者感人密深,而风移俗易。”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七:“歌竟长嘆息,持此感人多。”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歟。” 清 潘耒 《戴南枝传》:“至诚感人,事竟以集。” ——《漢語大詞典》
极 ( 極 ) jí
极 [ jí ]
-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