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威凤虽在罗,耻与凡枭近。

王世贞明代〕《过潍县故孔北海祠作

威凤虽在罗,耻与凡枭近。神龙刬其角,目固无鲛蜃。

火垂赤帝灭,风犹素王振。角总吐英谈,冠弱流乂问。

平原援中绝,北海诚空奋。艰难傍馀爝,廓落甘异摈。

交祢岂慕狂,拒郤焉为吝。巢倾卵俱覆,梁逝室亦震。

反谐鄢陵祝,不睹山阳恨。余本骨体人,千秋凛遗荩。

高咏长寝篇,分香随澌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威凤

威凤(威鳳)wēi fèng
瑞鸟。旧说凤有威仪,故称。《关尹子·九药》:“威凤以难见为神,是以圣人以深为根。”《汉书·宣帝纪》:“ 九真 献奇兽, 南郡 获白虎威凤为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凤之有威仪者也,与《尚书》‘凤皇来仪’同意。”《宋书·符瑞志中》:“ 元康 四年, 南郡 获威凤。”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家鷄野鶩之蓄,无足爱贵,而威凤寳之。”  ——《漢語大詞典》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罗 ( 羅 ) luó
罗 [ luó ]
  1. 捕鸟的网:~网。
  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
  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4. 散布:~列。
  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
  6. 用罗筛东西:~面。
  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
  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9. 同“脶”。
  10. 姓。
耻 ( 恥 ) chǐ
耻 [ chǐ ]
     ◎ 羞愧,羞辱:羞~。雪~。奇~大辱。~笑。~骂。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凡 fán《國語辭典》

凡 [ fán ]

  1. 平庸、平常。如:「平凡」、「非凡」、「自命不凡」。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我听你这琵琶,非同凡手。」
  2. 尘世的、世俗的。如:「凡间」。唐·李中〈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诗:「似醒一梦归凡世,空向彤霞寄梦频。」《西游记·第二回》:「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1. 大旨、纲要。如:「发凡起例」。《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2. 尘世间。如:「仙凡路隔」、「天仙下凡」。
  1. 概括之词。如:「凡是有生命之物,都称生物。」
  2. 总共。如:「全书凡二十章。」《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凡百三十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
枭 ( 梟 ) xiāo
枭 [ xiāo ]
  1. 一种与鸱鸺相似的鸟。
  2. 勇健:~勇。~健。~将。~雄(a.强横而野心勃勃的人;b.智勇杰出的人物)。
  3. 古代刑罚,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上:~首。~示(枭首示众)。
  4. 旧时指私贩食盐的人:盐~。私~。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1.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2.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1.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2.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4.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