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南泠
徐献忠品惠泉赋游元神于顾渚追胜事于南泠 ——《骈字类编》
隔 gé《國語辭典》
隔 [ gé ]
动-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吴会(吴會)wú huì
(1). 秦 汉 会稽 郡治在 吴县 ,郡县连称为 吴会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吴会》:“ 西汉 时 会稽 郡治本在 吴县 ,时俗以郡县连称,故云 吴会 。”
(2). 东汉 分 会稽郡 为 吴 会稽 二郡,并称 吴 会 。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 吴会 。《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 会 。”《三国志·吴志·孙贲传》:“时 策 已平 吴 会 二郡。”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平生所乐在 吴 会 ,老死欲葬 杭 与 苏 。”《金史·完颜纲传》:“僭称位号,偷生 吴 会 。”
唐 以后,俗亦称 平江府 (今 江苏 苏州 )为 吴会 。 元 陆友仁 《吴中旧事》:“府署之南名 吴会坊 。”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世多称 平江 为 吴会 ,意谓 吴 为东南一都会也。自 唐 以来如此,今郡中有 吴会亭 ,府治前有 吴会坊 。” ——《漢語大詞典》
(2). 东汉 分 会稽郡 为 吴 会稽 二郡,并称 吴 会 。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 吴会 。《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 会 。”《三国志·吴志·孙贲传》:“时 策 已平 吴 会 二郡。”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平生所乐在 吴 会 ,老死欲葬 杭 与 苏 。”《金史·完颜纲传》:“僭称位号,偷生 吴 会 。”
唐 以后,俗亦称 平江府 (今 江苏 苏州 )为 吴会 。 元 陆友仁 《吴中旧事》:“府署之南名 吴会坊 。”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世多称 平江 为 吴会 ,意谓 吴 为东南一都会也。自 唐 以来如此,今郡中有 吴会亭 ,府治前有 吴会坊 。” ——《漢語大詞典》
北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于后汉书邓禹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 邺光武见之甚欢 晋书郤鉴传以寝疾上疏逊位曰臣所统错杂率多北人或逼迁徙或是新附百姓怀土皆有归本之心臣宣国恩示以好恶处与田宅渐得少安闻臣疾笃众情骇动若当北渡必启寇心太常臣谟平简贞正素望所归谓可以为都督徐州刺史欲齐书崔慧景传慧景众情离怀乃将腹心数人潜去 北渡江城北诸军不知犹为拒战城内出荡杀数百人义军渡北岸慧景馀众皆奔赫魏书安颉传刘义隆遣将到彦之率众寇河南以援 连定世祖以兵少乃摄河南三镇北渡彦之遂列守南岸至于衡关 北史魏明帝纪晋刘裕溯河伐姚泓遣部将王仲德从陆道至梁城兖州刺史尉建畏懦弃守北渡仲德遂入滑台 唐书李石传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弃宋史王德传俊议分军守南岸德曰淮者江之蔽也 淮不守是谓唇亡齿寒也敌数千里远来饷道决不继及其未济急击之可以夺气若迟之使稍安则淮非吾有矣俊犹豫未许德请益坚曰愿父子先越江俟和州下然后宣抚北渡俊乃许 元史察罕特穆尔传十五年贼势滋蔓由汴以南陷邓许嵩洛察罕特穆尔兵日益盛转战而北遂戍虎牢以遏贼锋贼乃北渡盟津焚掠至覃怀河北震动察罕帖木儿进战大败之馀党栅河洲歼之无遗类河北遂定 扬雄兖州箴盘庚北渡牧野是宅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见南登下 李白独漉篇见南来下 ——《骈字类编》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形-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 顺利。如:「星运亨通」。
-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扬子(扬子)
李白 诗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