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日 sān rì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漢語大詞典》
朔风(朔風)shuò fēng
(1).指北方的音乐。 汉 史岑 《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楚。”
(2).北风,寒风。 三国 魏 曹植 《朔方》诗:“仰彼朔风,用怀 魏 都。”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正值隆冬天气,朔风凛冽,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 徐迟 《祁连山下》:“十月下旬,傍晚。塞外早已天寒地冻。戈壁滩上,朔风怒号。” ——《漢語大詞典》
(2).北风,寒风。 三国 魏 曹植 《朔方》诗:“仰彼朔风,用怀 魏 都。”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正值隆冬天气,朔风凛冽,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 徐迟 《祁连山下》:“十月下旬,傍晚。塞外早已天寒地冻。戈壁滩上,朔风怒号。” ——《漢語大詞典》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动-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 参见「鼓吹」(一)条。
暗沙 àn shā
海中成片的珊瑚礁向上生长,距离水面较近的叫暗沙。我国 南海 有 金盾暗沙 、 曾母暗沙 等。 ——《漢語大詞典》
蛟龙(蛟龍)jiāo lóng
(1).古代传说的两种动物,居深水中。相传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黿鼉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楚辞·离骚》:“麾蛟龙以梁津兮,詔 西皇 使涉予。” 王逸 注:“小曰蛟,大曰龙。”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蛟龙利害悬殊》:“然则龙与蛟之为利害相去悬殊矣。蛟有害无利者也,龙降泽於民,为利甚溥。”
(2).即蛟。《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唐 陆禋 《续水经》尝言:‘蛇雉遗卵于地,千年而生蛟龙属。 汉武帝 元封 中, 潯阳 浮 江 亲射蛟于 江 中,获之乃是也。’” 明 沈璟 《义侠记·报怨》:“看千寻铁索锁蛟龙,擒飞虎。” 左建明 《三个通信兵》九:“在那翻滚的黑浪里,仿佛有无数条蛟龙张着血盆大口,要吞噬他的战友 高桦 。” ——《漢語大詞典》
(2).即蛟。《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唐 陆禋 《续水经》尝言:‘蛇雉遗卵于地,千年而生蛟龙属。 汉武帝 元封 中, 潯阳 浮 江 亲射蛟于 江 中,获之乃是也。’” 明 沈璟 《义侠记·报怨》:“看千寻铁索锁蛟龙,擒飞虎。” 左建明 《三个通信兵》九:“在那翻滚的黑浪里,仿佛有无数条蛟龙张着血盆大口,要吞噬他的战友 高桦 。” ——《漢語大詞典》
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名-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形-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動-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动-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 量词:➊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喷 ( 噴 ) pēn/pèn
喷 [ pēn ]
- ◎ 散着射出:~出。~涌。~发。~饭(形容极其可笑)。~薄(形容气势壮盛,激荡喷涌而出,如“一轮红日~~而出”)。~洒。~泉。~壶。井~。
- 香气扑鼻:~香的热馒头。
- 蔬菜、鱼虾、瓜果等上市正盛的时期:西瓜~儿。
- 量词,指开花结实或成熟收割的次数:头~棉花。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