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谢桃花、潭水殢行舟,汪伦又。

张夏宋代〕《满江红·秦园遇歌者苏生,用顾伊人韵

曾事通侯,酬郢曲、樽前红豆。遇军变、江州烽火,洞庭遗叟。

万马东来流竟断,六龙南幸城如斗。看三宫、卓幰发临安,伤心否。

峰第一,夸旧口。泉第二,传新手。掩春申珠履,孟尝鸡狗。

对我欲舒苏岭啸,当筵尚说元王酒。谢桃花、潭水殢行舟,汪伦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桃花潭水行舟

谢 ( 謝 ) xiè
谢 [ xiè ]
  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2. 认错,道歉:~过。~罪。
  3. 推辞:~绝。闭门~客。
  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 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 姓。
桃花 táo huā
亦作“ 桃华 ”。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漢語大詞典》
潭水 tán shuǐ
即水潭。例如:下有二潭水。—— ·沈括《梦溪笔谈》  ——《漢語大詞典》
殢 tì《國語辭典》

𣨼 [ tì ]

  1. 滞留、逗留。《字汇·歹部》:「𣨼,滞也。」唐·罗隐〈西京崇德里居〉诗:「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𣨼长安。」
  2. 缠绵、纠缠。唐·李山甫〈柳〉诗一○首之九:「强扶柔态酒难醒,𣨼著春风别有情。」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九出》:「到日三竿不临朝,外人不知呵,都只说𣨼君王是我这庸姿劣貌。」
  3. 沉迷、沉溺。如:「𣨼酒」。唐·杜牧〈送别〉诗:「莫𣨼酒杯闲过日,碧云深处是佳期。」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这些时寻芳人散日平西,俺正是𣨼春情乐意忘归。」
行舟 xíng zhōu
(1).航行中的船。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南朝 梁简文帝 《咏疏枫》诗:“落叶洒行舟,仍持送远客。”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西湖好》词:“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2).驾船航行。 北齐 刘昼 《新论·履信》:“虽欲立行而不立信,犹无檝而行舟。” 李大钊 《五峰游记》:“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  ——《漢語大詞典》
汪 wāng《國語辭典》

汪 [ wāng ]

  1. 水深而广。如:「汪洋大海」。《说文解字·水部》:「汪,深广也。」
  1. 池。《左传·桓公十五年》:「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晋·杜预·注:「汪,池也。」《西游记·第四二回》:「穿通两腿刀尖出,血注成汪皮肉开。」
  2. 量词。用于停聚一处的液体。如:「一汪秋水」、「一汪血」。
  3.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汪踦。
  1. 形容狗叫声。如:「那儿有只小狗正汪汪的叫个不停。」
  1. 液体积聚。《金瓶梅·第七五回》:「从早辰吃了口清茶,还汪在心里!」《红楼梦·第三一回》:「地下的水淹著床腿,连席子上都汪著水。」
伦 ( 倫 ) lún
伦 [ lún ]
  1. 辈,类:无与~比。不~不类。
  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天~。~常。~理。
  3. 条理,次序:~次。~类(a.条理;b.同类)。
  4. 姓。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