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
-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 责备:数~。
-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今年 jīn nián
本年。指说话时的这一年。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 今年九十有六。”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岂知还復有今年,把琖对花容一呷。”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如今年暂行,明年即据为例,非祖宗旧例也。” 周瘦鹃 《花木丛中·梅花时节话梅花》:“今年我家的盆梅,开了花的只有十多盆。” ——《漢語大詞典》
寿宁(寿宁)
宋史礼志太宗以十月七日为乾明节复改为寿宁节
又辽史营卫志省方殿北约二里曰寿宁殿新又玉海至道二年 作寿宁观成 ——《骈字类编》
又辽史营卫志省方殿北约二里曰寿宁殿新又玉海至道二年 作寿宁观成 ——《骈字类编》
节 ( 節 ) jié/jiē
节 [ jié ]
-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 礼度:礼~。
-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 略去,简略:~选。~录。
-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
- 姓。
- 〔~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一齐(一齊)yī qí
(1).相等;均衡。《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淮南子·主术训》:“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脩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
(2).统一;使一律。《淮南子·主术训》:“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轂。”《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魏书·释老志》:“彼沙门者,假 西戎 虚诞,妄生妖孽,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
(3).副词。同时。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做一件事。 宋 岳飞 《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 王刚 等﹞认是头领,遂一齐入贼军。”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四折:“今日箇加官赐赏,一齐的拜谢吾皇。”《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十餘隻般,筛锣掌号,一齐开出湖去。” 丁玲 《梦珂》:“同时又有六七个人也一齐在发表他们个人的意见。”
(4).副词。表示同一主体对若干事物采取同一处置方式。《朱子语类》卷六:“义如利刀相似,胸中许多劳劳攘攘,到此一齐割断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将银子一齐都交给伯父带到 上海 存放在妥当钱庄里生息去了。”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一剂。齐,通“ 剂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躁者有餘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漢語大詞典》
(2).统一;使一律。《淮南子·主术训》:“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轂。”《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魏书·释老志》:“彼沙门者,假 西戎 虚诞,妄生妖孽,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
(3).副词。同时。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做一件事。 宋 岳飞 《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 王刚 等﹞认是头领,遂一齐入贼军。”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四折:“今日箇加官赐赏,一齐的拜谢吾皇。”《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十餘隻般,筛锣掌号,一齐开出湖去。” 丁玲 《梦珂》:“同时又有六七个人也一齐在发表他们个人的意见。”
(4).副词。表示同一主体对若干事物采取同一处置方式。《朱子语类》卷六:“义如利刀相似,胸中许多劳劳攘攘,到此一齐割断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将银子一齐都交给伯父带到 上海 存放在妥当钱庄里生息去了。”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一剂。齐,通“ 剂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躁者有餘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漢語大詞典》
移 yí《國語辭典》
移 [ yí ]
动- 移转、搬迁。如:「移植」、「迁移」。《汉书·卷四九·鼌错传》:「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唐·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 转变、改变。如:「移风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摇动。《礼记·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唐·孔颖达·正义:「移谓靡迆摇动也。」
- 施予、赠送。《史记·卷一○四·田叔传》:「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
- 去除。汉·王充《论衡·变虚》:「齐君欲禳慧星之凶,犹子韦欲移荧惑之祸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 一种官方文书的旧称,行文于平行的对等单位之间。《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桥帽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诸司相质 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制,三曰移。」
- 姓。如汉代有移良。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帝城 dì chéng
京都;皇城。《汉书·陈咸传》:“即蒙 子公 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闕,雨中春树万人家。” 明 陈束 《都下秋雨夜饮王子长宅》诗:“安知非梦寐,相对帝城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少妇昨宵家书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