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留连得奇赏,傲郎可无诮。

程公许宋代〕《劳农安德镇古刹过句德华园二首

招提款松竹,古碣阅楷籀。
惠然二友佳,共此一卮酹。
扶携涉幽园,邂逅展遐眺。
海棠饮未酣,芳槛破微笑。
何如老桂丛,傲睨几年少。
清言惬襟期,转首俄夕照。
箯舆度杳霭,石梁穿窈窕。
留连得奇赏,傲郎可无诮。
聊凭一饷欢,缓我忧心悄。
明知古难挽,嫌与俗同调。
民劳傥得医,气脉搏犹可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留连得奇

留连(留連)liú lián
亦作“ 留联 ”。
(1).犹滞留,滞积。《素问·生气通天论》:“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素问·疏五过论》:“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2).犹流离,流浪。 汉 焦赣 《易林·讼之蹇》:“留连多难,损其食粮。”
(3).耽搁;拖延。《后汉书·刘陶传》:“事付主者,留连至今,莫肯求问。”《魏书·宗钦传》:“既承雅赠,即应有答,但唱高则难和,理深则难训,所以留连日月,以至于今。” 郭沫若 《长春集·跨上火箭篇》:“工农文章遍天下,作家何得再留连?”
(4).留恋不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二:“飞鸟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 北魏 《元晖墓志》:“密勿礼闈,留联臺阁。”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明 高瑞南 《金落索·题情》曲:“我就生也留连,死也留连,爱你心生死都不变。” 朱自清 《南京》:“ 南京 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
(5).指沉醉逸乐之事。 宋 苏轼 《骊山》诗:“由来留连多丧国,宴安酖毒因奢惑。”
(6).留心;用心琢磨。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公﹞言为世范,行为士则,留连《坟》《索》,怊悵文词。”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凡古人之诗,莫不为之留连涵泳而咀味其旨趣之所存。”
(7).绵延;连续不断。《文选·嵇康〈琴赋〉》:“忽飘颻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吕延济 注:“留联,相连声也。” 唐 杜甫 《又送辛员外》诗:“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悵望近人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 涛 ﹞居 浣花里 ,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 长安 道也,往来车马留连。”
(8).指连在一起。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
(9).挽留。 宋 梅尧臣 《翠羽辞》:“主人重客苦留连,急走鈿车令去取。”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公恐虏猝犯之,败其功,乃留连其使,数与之讲议,虽抑止其僭,亦不决然絶也。”
(10).水果名。产于 南洋 。 清 黄遵宪 《新加坡杂诗》之九:“絶好留连地,留连味细尝。”自注:“留连,果最美者。”  ——《漢語大詞典》
得奇(得奇)
文心雕龙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  ——《骈字类编》
赏 ( 賞 ) shǎng
赏 [ shǎng ]
  1.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金。~赐。奖~。~罚分明。
  2. 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阅。~析。~花。~月。欣~。鉴~。~心悦目。
  3.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识。赞~。
  4. 敬辞:~脸。~光。
  5. 姓。
  6. 同“尚”,尊重。
傲 ào《國語辭典》

傲 [ ào ]

  1. 倨慢。如:「骄傲」、「傲慢」。
  2. 不屈服的。如:「傲骨」、「傲气」。
  1. 轻视、不尊敬。《吕氏春秋·士容论·士容》:「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唐·韩愈〈祭鳄鱼文〉:「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避之。」
  1. 急躁。《荀子·劝学》:「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管子·乘马》:「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郎 láng/làng《國語辭典》

郎 [ láng ]

  1.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2.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3.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4.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5.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6. 姓。如漢代有郎顗。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诮 ( 誚 ) qiào
诮 [ qiào ]
     ◎ 责备:~让。讥~。~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