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途多龃龉,身计颇悲凉。
西门送仆射,鞍马照路光。
南门送贰卿,冠盖遥相望。
东门送郎吏,舣舟隋堤傍。
郎吏诚隔品,同直白玉堂。
丈人况知己,振拔在举场。
怜才惜我去,深劝离别觞。
醉中不记事,烟水空茫茫。
醒来闻鸣橹,呕轧摇斜阳。
犹疑在禁中,残漏寒丁当。
回望银台门,五云遮帝乡。
聚散本如此,升沉庸何伤。
丈人名位峻,只久登岩廊。
平居倦朝请,高论思退藏。
圃田有别业,古木罗修篁。
艹亭寒萧萧,池波碧泱泱。
尝云拂袖去,可以傲羲皇。
丈人果能尔,识度非寻常。
安车比疏广,辟谷如张良。
再拜愿丈人,寿考仍康强。
自念山野士,不解随圆方。
宦途多龃龉,身计颇悲凉。
行将解簪笏,归去事农桑。
幸容操杖履,酒扫近丘墙。
南门送贰卿,冠盖遥相望。
东门送郎吏,舣舟隋堤傍。
郎吏诚隔品,同直白玉堂。
丈人况知己,振拔在举场。
怜才惜我去,深劝离别觞。
醉中不记事,烟水空茫茫。
醒来闻鸣橹,呕轧摇斜阳。
犹疑在禁中,残漏寒丁当。
回望银台门,五云遮帝乡。
聚散本如此,升沉庸何伤。
丈人名位峻,只久登岩廊。
平居倦朝请,高论思退藏。
圃田有别业,古木罗修篁。
艹亭寒萧萧,池波碧泱泱。
尝云拂袖去,可以傲羲皇。
丈人果能尔,识度非寻常。
安车比疏广,辟谷如张良。
再拜愿丈人,寿考仍康强。
自念山野士,不解随圆方。
宦途多龃龉,身计颇悲凉。
行将解簪笏,归去事农桑。
幸容操杖履,酒扫近丘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宦途 huàn tú
做官的道路;官场。《梁书·萧子范传》:“ 子范 少与弟 子显 、 子云 才名略相比,而风采容止不逮,故宦途有优劣。” 唐 白居易 《短歌行》:“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宋 王禹偁 《书斋》诗:“莫笑未归田里去,宦途机巧尽能忘。” 明 杨珽 《龙膏记·游仙》:“下官纔涉宦途,再完伉儷,事业未终,遽难从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继之 嘆道:‘老弟,你未曾经歷过宦途,那里懂得这许多!’”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这在他的宦途上是一大蹭蹬,比 李白 在 天宝 三年被赐金还山的待遇,还要冷落。”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龃龉(齟齬)jǔ yǔ
(1).上下齿不相对应。 明 徐渭 《秦望山花蕊峰》诗:“宛如齿齟齬,张吻讼所苦。”
(2).比喻不平正;参差不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始甚峻,一里,转西渐夷,於是皆车道平拓,无齟齬之虑矣。” 清 李必恒 《铙歌·役者讴》:“輦粟陟砠,山石齟齬。”
(3).不相投合,抵触。 汉 扬雄 《太玄·亲》:“其志齟齬。” 范望 注:“齟齬,相恶也。”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齟齬。”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虽然两人的性格实在并不相同,但也从不龃龉的过下来了。”
(4).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於常文,则齟齬为瑕。”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然记者以此属于圣人无毁誉之下,义终齟齬,疑是两章而脱其‘子曰’字。” 明 归有光 《先妣事略》:“孺人中夜觉寝,促 有光 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齟齬,乃喜。” 苏曼殊 《〈梵文典〉自序》:“﹝梵文﹞音韵既多齟齬,至於文法,一切未详。”
(5).不顺达。多指仕途。《新唐书·王求礼传》:“然以刚正故,宦齟齬。 神龙 初,终 衞王府 参军。”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出而齟齬于仕,坎壈其身,几陷入于深文。”
(6).谓别离。 宋 王安石 《酬冲卿见别》诗:“两地尘沙今齟齬,二年风月共婆娑。” 宋 苏轼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诗:“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齟齬。”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不平正;参差不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始甚峻,一里,转西渐夷,於是皆车道平拓,无齟齬之虑矣。” 清 李必恒 《铙歌·役者讴》:“輦粟陟砠,山石齟齬。”
(3).不相投合,抵触。 汉 扬雄 《太玄·亲》:“其志齟齬。” 范望 注:“齟齬,相恶也。”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齟齬。”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虽然两人的性格实在并不相同,但也从不龃龉的过下来了。”
(4).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於常文,则齟齬为瑕。”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然记者以此属于圣人无毁誉之下,义终齟齬,疑是两章而脱其‘子曰’字。” 明 归有光 《先妣事略》:“孺人中夜觉寝,促 有光 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齟齬,乃喜。” 苏曼殊 《〈梵文典〉自序》:“﹝梵文﹞音韵既多齟齬,至於文法,一切未详。”
(5).不顺达。多指仕途。《新唐书·王求礼传》:“然以刚正故,宦齟齬。 神龙 初,终 衞王府 参军。”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出而齟齬于仕,坎壈其身,几陷入于深文。”
(6).谓别离。 宋 王安石 《酬冲卿见别》诗:“两地尘沙今齟齬,二年风月共婆娑。” 宋 苏轼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诗:“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齟齬。” ——《漢語大詞典》
身计(身計)shēn jì
(1).生计。 唐 方干 《客行》诗:“乡心日落后,身计酒醒时。”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箇身计。”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涯免沟壑,身计谋樵渔。”
(2).为自身打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人生五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驥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 ——《漢語大詞典》
(2).为自身打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人生五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驥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 ——《漢語大詞典》
颇 ( 頗 ) pō
颇 [ pō ]
- 偏,不正:偏~。~覆。~僻。
- 很,相当地;~为(wéi)。~佳。~久。~以为然。
- 姓。
悲凉(悲涼)bēi liáng
亦作“ 悲凉 ”。 悲伤凄凉。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黎庶殞涕,海内悲凉。” 唐 杜甫 《地隅》诗:“丧乱 秦公子 ,悲凉 楚大夫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署》:“﹝ 崔署 ﹞工诗,言词款要,情兴悲凉。”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寄梁汾》词:“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 茅盾 《子夜》七:“ 林佩珊 正坐在钢琴前弹奏,那音调是异常悲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