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仇香官位屈,何逊诗格新。

王禹偁宋代〕《和杨遂贺雨

我罢内庭职,出临永阳民。
永阳民虽庶,未免多饥贫。
富之既无术,龊龊为谨身。
可堪今夏旱,如燎复如焚。
厥田本涂泥,坐见生埃氛。
稚老无所诉,嗷嗷望穹旻。
食禄忧人忧,蚤夜眉不伸。
促决狱中囚,遍祷境内神。
楚辞有山鬼,庙貌罗水滨。
胡法有浮图,寺宇连城闉。
斋庄命寮寀,供给抽俸缗。
鼓笛迎湫水,香花照金轮。
诚知非典故,且慰旱熯人。
偶与天雨会,霶霶四郊匀。
插秧复修堰,野叟何欣欣。
可办官赋调,亦免农艰辛。
燮调赖时相,感应由圣君。
于吾复何有,敢望歌颂云。
清流杨水部,德与我为邻。
仇香官位屈,何逊诗格新。
见投贺雨篇,言自人口闻。
夫君盖私我,过实岂相亲。
为霖非我事,职业唯词臣。
若有民谣起,当歌帝泽春。
庶使采诗官,入奏助南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仇香官位诗格

仇香 chóu xiāng
原为 东汉 仇览 的别名。因其曾任主簿,故后人常用以代称主簿。《事物异名录·爵位·主簿》《野客丛书》:“文士有因其人名,遂为事用者,如近日呼主簿为仇香之类。” 宋 杨万里 《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诗:“惟君有子又擢桂,父子仇香仍一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唐 拾遗 耿纬 《下邽喜叔孙主簿郑少府见过》诗云‘不是 仇梅 至,何人问百忧。’……近岁 均州 版本,輒改为‘仇香’。”  ——《漢語大詞典》
官位 guān wèi
官吏的职位、职称。《管子·禁藏》:“ 夏 赏五德,满爵禄,迁官位,礼孝悌,復贤力,所以劝功也。”《史记·日者列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公﹞读书著文,其誉蔼鬱,当时名公皆折官位辈行,愿为交。”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州县官僚、僧道、百姓有进蒸餬者,仰先具州县官位、姓名、蒸餬数目申来,待凭进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女侍中, 魏元义 妻也。女学士, 孔贵嬪 也。女校书, 唐 薛涛 也。女进士, 宋 女郎 林妙玉 也。女状元, 蜀 黄崇嘏 也。’ 麟 案:‘女子有官位者,《巵言》採摭几尽。’”  ——《漢語大詞典》
屈 qū《國語辭典》

屈 [ qū ]

  1. 委曲的心意。如:「受屈」、「叫屈」。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代子求官,為夫訴屈。」
  2. 姓。如戰國時楚國有屈原。
  1. 彎曲。如:「屈膝」、「屈指一算」。
  2. 降服、折服。如:「屈服」。《孟子·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
  3. 降低身分。如:「屈意奉承」、「屈駕光臨」。《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
  1. 彎曲不直。《孟子·告子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
  2. 短虧、虧損。如:「理屈」、「情屈」。漢·王充《論衡·自紀》:「然則辯言必有所屈,通文猶有所黜。」
  1. 勉強、強迫。《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2. 冤枉。如:「屈死」、「屈打成招」。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逊 ( 遜 ) xùn
逊 [ xùn ]
  1. 退避,退让:~位。~遁。
  2. 谦让,恭顺:~让。谦~。
  3. 次,差,不及:~色。
诗格(詩格)shī gé
(1).诗的格式、体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陆平原 多为死人自叹之言,诗格既无此例,又乖製作本意。”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盖其诗格变态如是,恐不繫重轻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自 沉 宋 创为律诗后,诗格已无不备。”
(2).诗的风格、格调。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石曼卿 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其气貌伟然,诗格奇峭。” 清 宋大樽 《茗香诗论》:“诵其诗不知其人,斤斤焉仅斥其诗格卑靡。”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不合情理的,言不由衷的,没有现实根据的夸张,只能使诗格降低。”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