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盐池浮翠霭,董泽媚漪涟。

王禹偁宋代〕《中条山

崛起巨河边,奔腾欲上天。
远临沧海尽,高与太行连。
大块横为脊,它山立似拳。
土膏经舜耒,石险任秦鞭。
洞黑狂吹雨,峰青冷罩烟。
店荒坛道绝,寺古柏梯悬。
崦漏微茫雪,岩垂淅沥泉。
迸根通砥柱,斜径入闲田。
北笑恒藏宝,西轻华耸莲。
三门遥托迹,五老迥差肩。
落实樵夫拾,灵苗本草传。
柱空擎雁塔,倒影蓋渔船。
绘画终无手,封崇必有年。
盐池浮翠霭,董泽媚漪涟。
阴壑乖龙蛰,枯杉冻虺穿。
图经标数郡,神异产群贤。
呼寿嵩何谄,升中泰岂专。
斯文如已矣,此地可终焉。
暂看犹销病,频登合得仙。
许昌休自负,吾什亦铭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盐池翠霭漪涟

盐池 yán chí
生产食盐的咸水湖  ——《整理自网络》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1.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2.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3.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2.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3.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4.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1. (一)​之又音。
翠霭(翠霭)
南北朝 王筠 望夕霁诗 密树含绿滋,遥峰凝翠霭。
唐 子兰 河梁晚望二首 其一 连山翠霭笼沙溆,白鸟翩翩下夕阳。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 其七 樵担 清泉洗得洁,翠霭侵来绿。  ——《骈字类编》
董 dǒng《國語辭典》

董 [ dǒng ]

  1. 董事或董事長的簡稱。如:「校董」、「常董」、「李董」。
  2. 參見「古董 」條。
  3. 姓。如漢代有董仲舒。
  1. 監督。如:「董理」。《書經·大禹謨》:「戒之用休,董之用威。」《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肅肅荊王,董我三軍。」
  2. 匡正。《後漢書·卷六七·岑晊傳》:「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唐·魏徵〈論時政疏〉:「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泽 ( 澤 ) zé/shì
泽 [ zé ]
  1. 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
  2.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
  3.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4. 洗濯。
  5. 汗衣,内衣。
泽 [ shì ]
     ◎ 古同“”,解散。
媚 mèi《國語辭典》

媚 [ mèi ]

  1. 奉承、取悦、讨好。如:「谄媚」。《国语·周语上》:「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史记·卷一二五·佞幸传·序》:「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2. 爱。《诗经·大雅·下武》:「媚兹一人。」三国魏·繁钦〈定情〉诗:「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1. 娇艳、美好、可爱。如:「娇媚」、「妩媚」、「风光明媚」。《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漪涟(漪漣)yī lián
微波。 南朝 宋 谢灵运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 宋 欧阳修 《奉寄知郡陆经通判杨褒》诗:“十里秋风红菡萏,一溪春水碧漪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