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机(天機)tiān jī
(1).犹灵性。谓天赋灵机。《庄子·大宗师》:“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2).谓天之机密,犹天意。 宋 陆游 《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后亦以泛指秘密,故不能透露秘密谓之“天机不可泄漏”。参见“ 天机不可泄漏 ”。
(3).国家的机要事宜。《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临万国,秉统天机。”
(4).星宿名。即斗宿。 ——《漢語大詞典》
(2).谓天之机密,犹天意。 宋 陆游 《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后亦以泛指秘密,故不能透露秘密谓之“天机不可泄漏”。参见“ 天机不可泄漏 ”。
(3).国家的机要事宜。《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临万国,秉统天机。”
(4).星宿名。即斗宿。 ——《漢語大詞典》
衮衮 gǔn gǔn
(1).神龙卷曲貌。 唐 皮日休 《补九夏歌·骜夏》:“桓桓其珪,衮衮其衣。出作二伯,天下是毗。”参见“ 衮衣 ”。
(2).旋转翻滚貌。《全唐诗》卷七八六载《姜宣弹小胡笳引歌》:“汎徽胡雁咽萧萧,绕指轆轤圆衮衮。”
(3).大水奔流貌。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衮衮来。” 宋 王安石 《望越亭》诗:“乱山千顷翠相围,衮衮沧江去復归。”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词:“衮衮 长江 萧萧木,送遥天、白鴈哀鸣去。”
(4).引申为急速流逝。 宋 韩疁 《高阳台·除夜》词:“频听银籤,重燃絳蜡,年华衮衮惊心。”
(5).说话滔滔不绝貌。《太平御览》卷三十引《竹林七贤论》:“ 张华 善説《史》《汉》, 裴逸民 叙前言往行,衮衮可听。” 宋 陆游 《跋司马端衡画传灯图》:“某尝以通家之旧,亲闻其论画,衮衮终日。” 清 钮琇 《觚賸·粟儿》:“﹝公子﹞剧谈上下今古,衮衮不少休,意气閒放,旁若无人。”
(6).相继不绝貌。 唐 杜甫 《上牛头寺》诗:“青山意不尽,衮衮上 牛头 。” 宋 秦观 《秋兴拟杜子美》诗:“车马憧憧诸道路,市朝衮衮共埃尘。” 金 辛愿 《赠赵宜之》诗之二:“从渠投隙者,衮衮向 金门 。”
(7).纷繁众多貌。 唐 王涯 《游春辞》之二:“鸟度时时衝絮起,花繁衮衮压枝底。” 宋 苏轼 《答刘元忠书》之三:“先公传久欲作,以官事衮衮未暇,成,当即寄去也。” 张昭汉 《悼遯初先生》诗:“衮衮时贤竞厌贫,本来面目独斯人。”
(8).尘雾频起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彼牵黄臂苍、驰猎於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全元散曲·醉太平·嘲友人游春不至》曲:“芳尘衮衮,香雾氲氲,东风何地不精神,流鶯也唤人。” ——《漢語大詞典》
(2).旋转翻滚貌。《全唐诗》卷七八六载《姜宣弹小胡笳引歌》:“汎徽胡雁咽萧萧,绕指轆轤圆衮衮。”
(3).大水奔流貌。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衮衮来。” 宋 王安石 《望越亭》诗:“乱山千顷翠相围,衮衮沧江去復归。”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词:“衮衮 长江 萧萧木,送遥天、白鴈哀鸣去。”
(4).引申为急速流逝。 宋 韩疁 《高阳台·除夜》词:“频听银籤,重燃絳蜡,年华衮衮惊心。”
(5).说话滔滔不绝貌。《太平御览》卷三十引《竹林七贤论》:“ 张华 善説《史》《汉》, 裴逸民 叙前言往行,衮衮可听。” 宋 陆游 《跋司马端衡画传灯图》:“某尝以通家之旧,亲闻其论画,衮衮终日。” 清 钮琇 《觚賸·粟儿》:“﹝公子﹞剧谈上下今古,衮衮不少休,意气閒放,旁若无人。”
(6).相继不绝貌。 唐 杜甫 《上牛头寺》诗:“青山意不尽,衮衮上 牛头 。” 宋 秦观 《秋兴拟杜子美》诗:“车马憧憧诸道路,市朝衮衮共埃尘。” 金 辛愿 《赠赵宜之》诗之二:“从渠投隙者,衮衮向 金门 。”
(7).纷繁众多貌。 唐 王涯 《游春辞》之二:“鸟度时时衝絮起,花繁衮衮压枝底。” 宋 苏轼 《答刘元忠书》之三:“先公传久欲作,以官事衮衮未暇,成,当即寄去也。” 张昭汉 《悼遯初先生》诗:“衮衮时贤竞厌贫,本来面目独斯人。”
(8).尘雾频起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彼牵黄臂苍、驰猎於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全元散曲·醉太平·嘲友人游春不至》曲:“芳尘衮衮,香雾氲氲,东风何地不精神,流鶯也唤人。” ——《漢語大詞典》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瘦 shòu《國語辭典》
瘦 [ shòu ]
形- 肌肉不丰满。如:「瘦弱」、「瘦小」、「骨瘦如柴」、「燕瘦环肥」。
- 精赤不带脂肪的。如:「瘦肉」、「这块肉太肥,我要瘦一点的。」
- 纤细、不丰富。唐·白居易〈茅城驿〉诗:「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宋·陆游 〈泛舟〉诗:「叶凋山寺出,溪瘦石桥高。」
- 土地瘠薄。唐·孟郊〈秋夕贫居述怀〉诗:「浅井不供饮,瘦田长废耕。」
- 书法笔画细而有力。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 通神。」
- 减损。如:「消瘦」。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世事 shì shì
(1).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 郑玄 注:“世事,谓士农工商之事。” 孙诒让 正义:“事谓道艺曲艺之等,四民皆有之。”
(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一曰世事。” 孙诒让 正义引 蒋载康 云:“世事,累世专业相传,凡巫、医、卜筮诸艺事。”
(3).时事;世上的事。《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 帝嚳 ,下道 齐桓 ,中述 汤 武 ,以刺世事。” 宋 陆游 《书愤》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叶紫 《星》第三章一:“他们在那坟堆上抽烟,谈世事,他们向着太阳扪老虱婆。”
(4).世务;尘俗之事。《文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李善 注:“世务纷浊,以喻尘埃。”《晋书·阮籍传》:“ 籍 本有济世志,属 魏 晋 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 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清 刘大櫆 《樵髯传》:“其言 武夷 九曲 ,幽絶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5).指社交应酬、人情世故。《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虽不涉学,善於世事, 王弘 、 谢晦 、 江夷 之徒,皆相知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那 杨温 道:‘復员外, 温 在家,世事不会,只会使棒。’”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不晓人事》:“ 李长源 虽高才,然不通世事,傲岸多怒,交游多畏之。” 徐迟 《祁连山下》四:“那些国民党分子把他请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画家再不懂世事,也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企图。”
(6).大势。《北齐书·王纮传》:“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復兴兵极武,出顿 江 、 淮 ,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知世事已去,意欲遂幸 永嘉 ,羣臣皆不愿从。”
(7).局面。 孙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崔骨碌 听了,摇头晃脑的说:‘八路军的世事越闹越旺,比早先我在的工夫可厉害多啦!’”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 陕北 红军闹革命,起初只有两支破枪三颗子弹,还有一颗塌火的,如今多大世事了!” ——《漢語大詞典》
(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一曰世事。” 孙诒让 正义引 蒋载康 云:“世事,累世专业相传,凡巫、医、卜筮诸艺事。”
(3).时事;世上的事。《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 帝嚳 ,下道 齐桓 ,中述 汤 武 ,以刺世事。” 宋 陆游 《书愤》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叶紫 《星》第三章一:“他们在那坟堆上抽烟,谈世事,他们向着太阳扪老虱婆。”
(4).世务;尘俗之事。《文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李善 注:“世务纷浊,以喻尘埃。”《晋书·阮籍传》:“ 籍 本有济世志,属 魏 晋 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 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清 刘大櫆 《樵髯传》:“其言 武夷 九曲 ,幽絶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5).指社交应酬、人情世故。《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虽不涉学,善於世事, 王弘 、 谢晦 、 江夷 之徒,皆相知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那 杨温 道:‘復员外, 温 在家,世事不会,只会使棒。’”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不晓人事》:“ 李长源 虽高才,然不通世事,傲岸多怒,交游多畏之。” 徐迟 《祁连山下》四:“那些国民党分子把他请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画家再不懂世事,也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企图。”
(6).大势。《北齐书·王纮传》:“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復兴兵极武,出顿 江 、 淮 ,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知世事已去,意欲遂幸 永嘉 ,羣臣皆不愿从。”
(7).局面。 孙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崔骨碌 听了,摇头晃脑的说:‘八路军的世事越闹越旺,比早先我在的工夫可厉害多啦!’”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 陕北 红军闹革命,起初只有两支破枪三颗子弹,还有一颗塌火的,如今多大世事了!” ——《漢語大詞典》
悠悠 yōu yōu
(1).思念貌;忧思貌。《诗·邶风·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郑玄 笺:“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后汉书·章帝纪》:“中心悠悠,将何以寄?” 唐 乔知之 《定情篇》:“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心绪悠悠,不明白这场迤逗。”
(2).辽阔无际;遥远。《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 传:“悠悠,远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3).久长;久远。《楚辞·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明 李东阳 《次钱与谦修撰韵》:“有口莫问天,天道长悠悠。”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
(4).连绵不尽貌。 晋 左思 《吴都赋》:“直衝涛而上瀨,常沛沛以悠悠。”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 清 许承钦 《回风矶》诗:“长年憎去楫,贾客怨回风,不分乾坤意,悠悠尽向东。” 朱德 《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
(5).众多貌。《史记·孔子世家》:“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后汉书·朱穆传》:“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李贤 注:“悠悠,多也。称,举也。” 晋 傅玄 《两仪诗》:“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欲悠悠而罔极,毒浩浩其无涯。” 宋 曾巩 《雪后》诗:“风光苒苒流双轂,人事悠悠寄一枰。”
(6).世俗;一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僕以礼处足下,则足下长者,僕心未忍;欲以故人处足下,则虑悠悠之人,以僕为诡。”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三:“悠悠行路子,谁为识其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张羽军》:“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於公也。”
(7).引申为庸俗,荒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寧非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髮,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牀上半尺许哉?” 何垠 注:“悠悠,繆悠也。”
(8).指世俗之人,众人。《宋书·刘穆之传》:“﹝ 诸葛长民 ﹞乃屏人谓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 宋 苏舜钦 《答和叔春日舟行》诗:“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
(9).飘动貌。《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 臧克家 《泪--悼念周总理》诗:“半旗悠悠,秋风漫吹。”
(10).动荡;飘忽不定。《孔丛子·对魏王》:“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诗之一:“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还只道沉沉的卧著床褥,谁知他悠悠的赴了冥途。” 周肖 《霞岛》第六章:“夜深了,乳白色的夜雾飘飘悠悠,漫上了座落在半坡的操场。”
(11).游荡貌;懒散不尽心貌。 唐 高适 《涟上送别王秀才》诗:“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朱子语类》卷六七:“某病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 明 王廷相 《雅述上》:“机虽日发乎前,不过悠悠坐视而已,此国事所以日不可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千人而狼籍之耳。”
(12).闲适貌。《梁书·张充传》:“若廼飞竿钓渚,濯足沧洲;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金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清 卓尔堪 《雨中过秋浦》诗:“岸花红寂寂,江鸟白悠悠。”
(13).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夜静羣动息,蟪蛄声悠悠。”《水浒传》第八一回:“ 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 燕青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愫方 :(悠悠地)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
(14).黝黑幽暗貌。悠,通“ 儵 ”。 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鬱鬱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时復旋。”《西游记》第六一回:“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 ——《漢語大詞典》
(2).辽阔无际;遥远。《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 传:“悠悠,远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3).久长;久远。《楚辞·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明 李东阳 《次钱与谦修撰韵》:“有口莫问天,天道长悠悠。”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
(4).连绵不尽貌。 晋 左思 《吴都赋》:“直衝涛而上瀨,常沛沛以悠悠。”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 清 许承钦 《回风矶》诗:“长年憎去楫,贾客怨回风,不分乾坤意,悠悠尽向东。” 朱德 《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
(5).众多貌。《史记·孔子世家》:“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后汉书·朱穆传》:“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李贤 注:“悠悠,多也。称,举也。” 晋 傅玄 《两仪诗》:“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欲悠悠而罔极,毒浩浩其无涯。” 宋 曾巩 《雪后》诗:“风光苒苒流双轂,人事悠悠寄一枰。”
(6).世俗;一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僕以礼处足下,则足下长者,僕心未忍;欲以故人处足下,则虑悠悠之人,以僕为诡。”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三:“悠悠行路子,谁为识其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张羽军》:“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於公也。”
(7).引申为庸俗,荒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寧非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髮,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牀上半尺许哉?” 何垠 注:“悠悠,繆悠也。”
(8).指世俗之人,众人。《宋书·刘穆之传》:“﹝ 诸葛长民 ﹞乃屏人谓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 宋 苏舜钦 《答和叔春日舟行》诗:“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
(9).飘动貌。《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 臧克家 《泪--悼念周总理》诗:“半旗悠悠,秋风漫吹。”
(10).动荡;飘忽不定。《孔丛子·对魏王》:“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诗之一:“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还只道沉沉的卧著床褥,谁知他悠悠的赴了冥途。” 周肖 《霞岛》第六章:“夜深了,乳白色的夜雾飘飘悠悠,漫上了座落在半坡的操场。”
(11).游荡貌;懒散不尽心貌。 唐 高适 《涟上送别王秀才》诗:“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朱子语类》卷六七:“某病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 明 王廷相 《雅述上》:“机虽日发乎前,不过悠悠坐视而已,此国事所以日不可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千人而狼籍之耳。”
(12).闲适貌。《梁书·张充传》:“若廼飞竿钓渚,濯足沧洲;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金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清 卓尔堪 《雨中过秋浦》诗:“岸花红寂寂,江鸟白悠悠。”
(13).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夜静羣动息,蟪蛄声悠悠。”《水浒传》第八一回:“ 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 燕青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愫方 :(悠悠地)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
(14).黝黑幽暗貌。悠,通“ 儵 ”。 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鬱鬱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时復旋。”《西游记》第六一回:“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形-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名-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