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岳阳楼前铁为械,古人欲断蛟螭害。

王十朋宋代〕《君山形如龙南有一小山如龟

洞庭湖山山绝奇,大山如龙小如龟。弄珠曳尾自游戏,不肯吹浪如蛟螭。

岳阳楼前铁为械,古人欲断蛟螭害。蛟螭为害甚巴蛇,遗冢犹存足为戒。

七百里湖涵太虚,春夏涨溢秋冬枯。惟有龟龙长自在,不知几见桑田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岳阳楼前古人蛟螭

岳阳(岳阳)
唐 李端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 其二 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
唐 李益 送人归岳阳 烟草连天枫树齐,岳阳归路子规啼。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 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
唐 贾岛 送裴校书 天寒泗上醉,夜静岳阳棋。
唐 温庭筠 寄岳州李外郎远 湖上残棋人散后,岳阳微雨鸟来迟。
唐 张乔 岳阳即事 远色岳阳楼,湘帆数片愁。  ——《骈字类编》
楼前(楼前)
唐 崔液 踏歌词二首 其二 庭际花微落,楼前汉已横。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唐 郑还古 赠柳氏妓 不堪金谷水,横过坠楼前。
唐 司空图 偶题三首 其一 风光只在歌声里,不必楼前万树红。  ——《骈字类编》
铁 ( 鐵 ) tiě
铁 [ tiě ]
  1. 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2. 形容坚硬:~拳。~军。~骑。金戈~马。~汉。~蹄。~腕。
  3. 形容确定不移:~铮铮。~的纪律。~证。
  4. 形容刚正:~面无私。
  5. 形容表情严肃:他总是~着脸。
  6. 黑色:~骊。~青。
  7. 兵器的代称:手无寸~。
  8. 姓。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械 xiè《國語辭典》

械 [ xiè ]

  1. 镣铐、枷等刑具。《汉书·卷六六·公孙贺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新唐书·卷二○九·酷吏传·来俊臣传》:「凡囚至,先布械于前示囚,莫不震惧,皆自诬服。」
  2. 兵器、武器。如:「军械」、「缴械」。《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红楼梦·第一○二回》:「起先晚上不敢行走,以致鸟兽逼人,甚至日里也是约伴持械而行。」
  3. 器物、用具的总称。如:「器械」、「机械」。《庄子·天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械 [ ​jiè ]

  1. (一)​之又音。
古人 gǔ rén
(1).古时的人。《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 汉 班昭 《东征赋》:“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唐 韩愈 《复志赋》:“考古人之所佩兮,閲时俗之所服。”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 高祖 之庙乎!” 颜师古 注:“古人谓先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 张师厚 久已死,今年 子立 復为古人,哀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兄 果是我八拜至交,指望再得相会,谁知已作古人!”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汪原放 君已经成了古人了。”
(3).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亦称早期智人。如我国的 广东 马坝 人、 湖北 长阳 人和 山西 丁村 人等。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断 ( 斷 ) duàn
断 [ duàn ]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
  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
  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蛟螭 jiāo chī
(1).犹蛟龙。亦泛指水族。 汉 扬雄 《羽猎赋》:“探巖排碕,薄索蛟螭。”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倚天长剑泣蛟螭,那怕金垒汤池。”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观日本》:“ 日本 文化安所受之?儒书文艺近取 支那 ,佛教乃自 印度 迆入,无二国者, 日本 则终古为蛟螭蜃蛤耳。”参见“ 蛟龙 ”。
(2).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蛟螭露笋簴,縞练吹组帐。”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
(3).指形似蛟龙的拐杖。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蛟螭盘拏露头角,熊经树颠虎山脚。”  ——《漢語大詞典》
害 hài《國語辭典》

害 [ hài ]

  1. 灾祸、祸患。如:「灾害」、「虫害」。《诗经·鲁颂·閟宫》:「上帝是依,无灾无害。」汉·王充《论衡·感虚》:「洪水时,泛滥中国,为民大害。」
  2. 坏处、缺点。如:「百害而无一利」。
  3. 关键、要地。如:「要害」。《文选·张衡·东京赋》:「守位以仁,不恃隘害。」
  1. 损坏、破坏。如:「损害」。
  2. 妨碍、不利。如:「妨害」、「害群之马」、「害人之心不可有」。《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
  3. 杀、伤。如:「杀害」、「谋财害命」。《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董卓之乱,避难瑯邪,为陶谦所害。」《三国志平话·卷上》:「韩信、彭越、英布,立起汉朝天下,执谋三人道反,害其性命,是何道理?」
  4. 染病、得病。《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害了六七日,一命呜呼,已归泉下。」《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侯兴一个儿子,十来岁,叫做伴哥,发脾寒,害在床上。」
  5. 觉得、感到。如:「害羞」。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怕娘娘觉饥时吃一块淡淡盐烧肉,害渴时喝一杓儿酪和粥。」《红楼梦·第四六回》:「他虽害臊,我细细的告诉了他,他自然不言语,就妥了。」
  6. 使人受害。如:「你的无心之过,却害他伤心了好久。」
  7. 妒忌、忌惮。《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1. 无益的、不利于人的。如:「害虫」、「害处」。《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害马已去,世事都捐。」

害 [ hé ]

  1. 何不。《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同「曷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