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安乐(安樂)ān lè
(1).安逸,快乐。《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朕抚育苍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浄,兆庶安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于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二:“‘死於安乐’者,因安乐而不知思、不知慎、不知节、不知畏、不知谨、不知保、不知脩,而至於死也。”
(2).使安宁快乐。《荀子·王制》:“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宋 叶适 《丁君墓志铭》:“夫善有端,勤劳其身常若不足而为善者,善也,子今日是也;安乐其身常若有餘而为善者,亦善也,子之兄是也。归於善而已,不可易訾也。”
(3).平安无恙,安康快乐。《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孙操 问 田单 :‘得吾儿端的安乐,收兵便回。’”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写的已多了,留着下次说罢。祝你们安乐!” ——《漢語大詞典》
(2).使安宁快乐。《荀子·王制》:“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宋 叶适 《丁君墓志铭》:“夫善有端,勤劳其身常若不足而为善者,善也,子今日是也;安乐其身常若有餘而为善者,亦善也,子之兄是也。归於善而已,不可易訾也。”
(3).平安无恙,安康快乐。《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孙操 问 田单 :‘得吾儿端的安乐,收兵便回。’”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写的已多了,留着下次说罢。祝你们安乐!” ——《漢語大詞典》
窝 ( 窩 ) wō
窝 [ wō ]
- 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喻坏人聚居的地方:~巢。鸟~。贼~。
- 临时搭成的简陋的小屋:~棚。~铺。
- 喻人体或物体所占的位置:~子。挪个~儿。
- 洼陷的地方:酒~儿。心~儿。
- 弄弯,使曲折:把铁丝~过来。
- 藏匿犯法的人或东西:~主。~匪。~藏(cáng )。~脏。
- 郁积不得发作或发挥:~火。~心。~风。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万户侯(萬户侯)wàn hù hóu
(1).食邑万户之侯。《战国策·齐策四》:“有能得 齐王 头者,封万户侯。”《史记·李将军列传》:“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 高帝 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明 何景明 《鲁连》诗:“不受万户侯,长揖千乘君。”
(2).用以泛指高爵显位。 唐 杜牧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谁人得似 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 宋 陆游 《山中夜归戏作短歌》:“少年意薄万户侯,白首乃作穷山囚。”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漢語大詞典》
(2).用以泛指高爵显位。 唐 杜牧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谁人得似 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 宋 陆游 《山中夜归戏作短歌》:“少年意薄万户侯,白首乃作穷山囚。”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漢語大詞典》
良辰美景 liáng chén měi jǐng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唐 杨炯 《祭刘少监文》:“良辰美景,必躬於乐事;茂林修竹,每协於高情。”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鲁迅 《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我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 ——《漢語大詞典》
忍 rěn《國語辭典》
忍 [ rěn ]
动- 含容。《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承受。《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 抑制、强抑。如:「忍俊不住」。《楚辞·屈原·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 愿意、能够。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宁见朽贯千万,而不忍赐人一钱。」南唐·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词:「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 狠心、不仁慈。如:「残忍」。
虚 ( 虛 ) xū
虚 [ xū ]
- 空:~无。~实。~度。~名。~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乘~而入。
- 不真实的:~伪。~假(jiǎ)。~妄。~惊。~夸。~构。~传。~张声势。
- 内心怯懦:做贼心~。
- 不自满:~心。谦~。~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 抽象的:~词。
- 衰弱:~弱。~胖。~汗。~脱。气~。血~。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同“墟”,大丘。
- 同“圩”,集市。
休 xiū/xǔ《國語辭典》
休 [ xiū ]
動- 歇息。如:「休養」、「休憩」。《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行者休於樹。」
- 停歇、終止。如:「休會」、「休學」。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水滸傳·第五一回》:「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 辭退官職、工作。如:「退休」。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唐·白居易〈自問〉詩:「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
- 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水滸傳·第八回》:「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紅樓夢·第六八回》:「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 喜悅、快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休戚與我均,何所避?」
- 不要、不可。如:「休想」、「休問」。唐·杜甫〈戲贈友〉詩二首之二:「勸君休歎恨,未必不為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
- 美好。如:「休兆」、「休德」。唐·柳宗元〈與邕州李域中丞論陸卓啟〉:「累仕所至,必有休聲。」
- 福祿、吉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戰國策·魏策四》:「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 姓。漢封楚元王之子為休侯,後以邑為氏。
- 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宋·呂勝己〈南鄉子·斗笠棹扁舟〉詞:「笑道漁翁太拙休。」
休 [ xiǔ ]
- 參見「休屠 」條。
休 [ xǔ ]
動- 使溫暖。《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通「煦」。
- 發出痛念、憐惜的聲音。《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