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知 zì zhī
(1).认识自己;自己明了。《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 鲁昭公 曰:‘吾何僭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孤於 公瑾 ,义犹二君,乐 胤 成就,岂有已哉?迫 胤 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
(2).自然知晓。《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 达巷 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漢語大詞典》
(2).自然知晓。《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 达巷 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漢語大詞典》
一赏(一赏)
南北朝 谢朓 落日同何仪曹煦诗 一赏桂尊前,宁伤蓬鬓飒。 ——《骈字类编》
有分 yǒu fēn
(1).有分器。谓诸侯分有天子藏于宗庙的宝器。《左传·昭公十二年》:“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 杜预 注:“分,珍寳之器。” 孔颖达 疏:“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是言诸侯皆得天子之分器也。”
(2).有分别,有区别。《庄子·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伦,有义,有分,有辩。’” 郭庆藩 集释:“羣分而类别也。” ——《漢語大詞典》
(2).有分别,有区别。《庄子·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伦,有义,有分,有辩。’” 郭庆藩 集释:“羣分而类别也。” ——《漢語大詞典》
付 fù《國語辭典》
付 [ fù ]
动- 授予、交给。如:「交付」、「托付」。《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 支出钱财。如:「付款」、「付帐」、「缴付」。
- 量词。计算成组成套物品的单位。如:「一付眼镜」、「两付碗筷」。通「副」。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让 ( 讓 ) ràng
让 [ ràng ]
- 不争,尽(jǐn)着旁人:~步。~位。谦~。
- 请:~茶。
- 许,使:不~他来。
- 任凭:~他闹去。
- 被:~雨淋了。
-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转(zhuǎn )~。
- 闪避:~开。当仁不~。
-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章邯”。
- 古同“攘”,侵夺。
黄金 huáng jīn
(1).指铜。《书·舜典》“金作赎刑” 孔 传:“金,黄金。” 孔颖达 疏:“此传黄金,《吕刑》黄铁,皆是今之铜也。”
(2).金属名。赤黄色,质柔软,延展性大。为贵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易·噬嗑》:“六五:噬乾肉,得黄金。” 高亨 注:“噬乾肉得黄金,盖有人置黄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谋害食者,食者以齿嚼之,而发现黄金粒也。”《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 丹阳 铜也。”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现成的县城里字号票子;远路用,有现成的黄金,带着岂不简便些?”
(3).泛指钱财。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4).道教仙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
(5).比喻金黄色的东西。 唐 罗隐 《皇陂》诗:“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压红茵,凤舞黄金翅。”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诗之一:“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6).石名。《淮南子·墬形训》:“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 高诱 注:“石名也。”
(7).比喻功名事业。 清 龚自珍 《梦中作四截句》之二:“黄金华髮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8).比喻宝贵。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秋天,又一个秋天--庄户人家的黄金季节来到了。”亦喻尊贵的身体。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也亏我屈黄金先陪膝头,请宽衣,莫怕羞。” ——《漢語大詞典》
(2).金属名。赤黄色,质柔软,延展性大。为贵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易·噬嗑》:“六五:噬乾肉,得黄金。” 高亨 注:“噬乾肉得黄金,盖有人置黄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谋害食者,食者以齿嚼之,而发现黄金粒也。”《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 丹阳 铜也。”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现成的县城里字号票子;远路用,有现成的黄金,带着岂不简便些?”
(3).泛指钱财。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4).道教仙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
(5).比喻金黄色的东西。 唐 罗隐 《皇陂》诗:“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压红茵,凤舞黄金翅。”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诗之一:“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6).石名。《淮南子·墬形训》:“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 高诱 注:“石名也。”
(7).比喻功名事业。 清 龚自珍 《梦中作四截句》之二:“黄金华髮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8).比喻宝贵。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秋天,又一个秋天--庄户人家的黄金季节来到了。”亦喻尊贵的身体。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也亏我屈黄金先陪膝头,请宽衣,莫怕羞。”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孑遗(孑遺)jié yí
(1).遗留;残存。《诗·大雅·云汉》:“ 周 餘黎民,靡有孑遗。” 毛 传:“孑然遗失也。” 陈奂 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餘也。靡孑遗,即无餘遗。”《后汉书·应劭传》:“逆臣 董卓 ,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明史·黄凤翔传》:“与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於孑遗之赤子。” 郭沫若 《星空·洪水时代》诗:“那时节,鱼在山腰游戏,树在水中飘摇,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
(2).残存者;遗民。《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后,城中几无孑遗。”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 顾 贼嗣是拥众数十万,驰骋蹫躪於 浙 东西千里中,陷城无虚月,势益张, 江 浙 孑遗,无不趋 上海 洋涇之上。”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
(3).指遗迹。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 中国 文字的起源,或者 中国 原始文字的孑遗。” ——《漢語大詞典》
(2).残存者;遗民。《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后,城中几无孑遗。”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 顾 贼嗣是拥众数十万,驰骋蹫躪於 浙 东西千里中,陷城无虚月,势益张, 江 浙 孑遗,无不趋 上海 洋涇之上。”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
(3).指遗迹。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 中国 文字的起源,或者 中国 原始文字的孑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