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安乐(安樂)ān lè
(1).安逸,快乐。《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朕抚育苍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浄,兆庶安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于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二:“‘死於安乐’者,因安乐而不知思、不知慎、不知节、不知畏、不知谨、不知保、不知脩,而至於死也。”
(2).使安宁快乐。《荀子·王制》:“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宋 叶适 《丁君墓志铭》:“夫善有端,勤劳其身常若不足而为善者,善也,子今日是也;安乐其身常若有餘而为善者,亦善也,子之兄是也。归於善而已,不可易訾也。”
(3).平安无恙,安康快乐。《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孙操 问 田单 :‘得吾儿端的安乐,收兵便回。’”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写的已多了,留着下次说罢。祝你们安乐!” ——《漢語大詞典》
(2).使安宁快乐。《荀子·王制》:“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宋 叶适 《丁君墓志铭》:“夫善有端,勤劳其身常若不足而为善者,善也,子今日是也;安乐其身常若有餘而为善者,亦善也,子之兄是也。归於善而已,不可易訾也。”
(3).平安无恙,安康快乐。《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孙操 问 田单 :‘得吾儿端的安乐,收兵便回。’”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写的已多了,留着下次说罢。祝你们安乐!” ——《漢語大詞典》
窝 ( 窩 ) wō
窝 [ wō ]
- 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喻坏人聚居的地方:~巢。鸟~。贼~。
- 临时搭成的简陋的小屋:~棚。~铺。
- 喻人体或物体所占的位置:~子。挪个~儿。
- 洼陷的地方:酒~儿。心~儿。
- 弄弯,使曲折:把铁丝~过来。
- 藏匿犯法的人或东西:~主。~匪。~藏(cáng )。~脏。
- 郁积不得发作或发挥:~火。~心。~风。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名-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 生機。如:「妙手回春」。
-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春归(春歸)chūn guī
(1).春天来临。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唐 李山甫 《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 滕迈 《春色满皇州》诗:“蔼蔼復悠悠,春归十二楼。”
(2).春去;春尽。 唐 白居易 《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復暮。” 宋 黄庭坚 《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宋 辛弃疾 《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鶯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3).春时回来。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 唐 李嘉祐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漢語大詞典》
(2).春去;春尽。 唐 白居易 《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復暮。” 宋 黄庭坚 《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宋 辛弃疾 《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鶯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3).春时回来。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 唐 李嘉祐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漢語大詞典》
忍 rěn《國語辭典》
忍 [ rěn ]
动- 含容。《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承受。《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 抑制、强抑。如:「忍俊不住」。《楚辞·屈原·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 愿意、能够。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宁见朽贯千万,而不忍赐人一钱。」南唐·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词:「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 狠心、不仁慈。如:「残忍」。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 旧指田地税:田~。~税。
-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 古同“敷”,铺陈,分布。
送春 sòng chūn
(1).送别春天。 唐 白居易 《送春归》诗:“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 西江 西。” 清 周亮工 《白樱桃》诗之二:“岭外麦英雪是肤,送春新脱紫霞襦。”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2).旧时立春日的一种风俗。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立春日,官吏各执彩仗……制小春牛遍送搢绅家,谓之送春。” ——《漢語大詞典》
(2).旧时立春日的一种风俗。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立春日,官吏各执彩仗……制小春牛遍送搢绅家,谓之送春。” ——《漢語大詞典》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