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亭亭还自持,柔姿喜能强。

高启明代〕《瞻木轩并序

凌霄托高树,引蔓日已长。缠绵共春荣,幽花蔼敷芳。

高树忽见伐,无依向风霜。亭亭还自持,柔姿喜能强。

君子贵独立,倚附非端良。览物成感叹,为君赋新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亭亭自持姿喜能

亭亭 tíng tíng
(1).高耸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苕苕。” 薛综 注:“亭亭、苕苕,高貌也。” 晋 傅玄 《短歌行》:“ 长安 高城,层楼亭亭。” 宋 苏轼 《虎跑泉》诗:“亭亭石塔东峯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2).直立貌;独立貌。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唐 温庭筠 《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宋 欧阳修 《鹭鸶》诗:“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3).遥远貌;长久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 李善 注:“亭亭,远貌。一云将至之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八:“冉冉星气流,亭亭復一纪。” 唐 韦应物 《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诗:“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 宋 司马光 《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4).高洁貌。 汉 蔡邕 《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5).高贵或威严貌。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唐 牛僧孺 《岑顺》:“亭亭天威,风驱连激,一阵而胜,明公以为何如?”
(6).明亮美好貌。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唐 鲍溶 《倚瑟行》:“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宋 苏辙 《中秋夜》诗之三:“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  ——《漢語大詞典》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3.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4. 古同“”,环绕。
  5. 姓。
还 [ hái ]
  1.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2.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3.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4.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5.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自持 zì chí
(1).自我克制。《史记·儒林列传》:“ 宽 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 唐 元稹 《莺莺传》:“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毋及于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后德》:“今上皇后 弘吉剌氏 ……性节俭,不妬忌,动以礼法自持。” 巴金 《灭亡》第十四章:“但他终于能够自持,不曾把爱情向 李静淑 表白出来。”
(2).自守;自固。《商君书·农战》:“国不晨,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汉书·刘歆传》:“ 歆 数以难 向 , 向 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穀梁》义。” 晋 羊祜 《请伐吴疏》:“ 吴 缘 江 为国,无有内外,东西数千里,以藩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寧息。”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四:“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虑患防危,如履渊氷,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犹恐不及。”
(3).谓自己掌握或处理。《新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传》:“ 宋氏 之专政也, 隆演 幼懦,不能自持,而 知训 尤凌侮之。” 宋 秦观 《清和先生传》:“然先生遇事多不自持,以待人斟酌而后行。”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则堂〉诗序》:“ 吴丞相 坚 ,号老儒,不能自持,一切惟 贾餘庆 之命。”
(4).自己维持;自己坚持。《汉书·公孙弘传》:“今事少间,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 唐 皮日休 《鹿门夏日》诗:“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絶粒,直使身无为。” 宋 陆游 《费夫人墓志铭》:“虽有疾,强自持不怠,至疾平,太夫人或终不知。”  ——《漢語大詞典》
柔 róu《國語辭典》

柔 [ róu ]

  1. 软弱。如:「柔弱」、「柔能克刚」。
  2. 温和、和顺。《管子·四时》:「解怨赦罪,通四方,然则柔风甘雨乃至。」《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柔而不犯,文而有礼。」
  3. 草木新生,茎叶幼嫩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文选·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1. 安抚。《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金史·卷八六·李石传》:「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柔之。」
姿 zī《國語辭典》

姿 [ zī ]

  1. 容貌、态势。如:「姿颜」、「姿容曼妙」、「舞姿」、「摇曳生姿」。唐·韩愈〈君子法天运〉诗:「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
  2. 资质。如:「姿质超人」。汉·王充《论衡·本性》:「初禀天然之姿,受纯一之质。」通「资」。
  1. 放任、纵情。《红楼梦·第六二回》:「二者恐丫鬟们年青,乘王夫人不在家,不服探春等约束,姿意痛饮,失了体统。」
喜能
韩愈别知赋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不求纷扰扰其既多咸喜能而好修  ——《骈字类编》
强 ( 強 ) qiáng/qiǎng/jiàng《國語辭典》
  1. 「強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