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虽则(雖則)suī zé
虽然。《书·秦誓》:“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髮,则罔所愆。” 唐 罗隐 《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诗:“相欢虽则不多时,相别那能不敛眉。”《西游记》第四一回:“虽则久别,还记得他模样。”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他迷恋着‘神秘之街’,虽则有时候要住在亭子间。” ——《漢語大詞典》
左 zuǒ《國語辭典》
左 [ zuǒ ]
动- 辅佐。《说文解字·左部》:「手相左也。」《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 违背。如:「意见相左」。唐·韩愈〈答窦秀才书〉:「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
- 表示方向、位置。与「右」相对。如:「向左转」、「前后左右」。
- 东方。如:「江左」、「山左」。《诗经·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姓。如晋代有左思。
- 左手这边的。相对于「右」。如:「左方」、「左面」。
- 急进的、偏激的。如:「左派」、「左性子」。
- 不正当的。如:「旁门左道」。
- 参见「左计 」条。
- 参见「左迁 」条。
- 偏、差错。如:「你想左了。」、「他说左了。」
食 shí/sì/yì《國語辭典》
食 [ shí ]
名- 吃的東西。如:「糧食」、「麵食」、「素食」、「節衣縮食」。
- 生計、俸祿。《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吃、吃飯。如:「食髓知味」、「發憤忘食」、「廢寢忘食」。《戰國策·齊策四》:「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 嚐到、承受。如:「自食惡果」。《漢書·卷一○○·敘傳下》:「廣阿之廑,食厥舊德。」《宋史·卷三八六·范成大傳》:「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 消耗、虧損。《易經·豐卦·彖曰》:「日中則昊,月盈則食。」通「蝕」。
- 違背、背棄。參見「食言 」條。
食 [ yì ]
名- 人名用字。如漢代有酈食其,音讀為(ㄌㄧˋ ㄧˋ ㄐㄧ)。
食 [ sì ]
動- 拿食物給人或牲畜吃。《戰國策·齊策四》:「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唐·韓愈〈雜說〉:「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飼 」。
右 yòu《國語辭典》
右 [ yòu ]
名- 表示方向、位置。相对于「左」。如:「向右转」、「前后左右」。
- 地理位置上,方向面向南时,指西边。如:「江右」、「陇右」。《仪礼·士虞礼》:「陈三鼎于门外之右。」唐·温庭筠〈过五丈原〉诗:「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 上位。《管子·七法》:「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锐器,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 豪强。《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奸贪,诉讼日百数。」
- 姓。如汉代有右公弼。
- 佐助。《左传·襄公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宋·陈亮〈甲辰秋答朱元晦秘书〉:「只如太宗亦只是发他英雄之心,岂右其为霸哉!」通「佑」。
- 亲近、袒护。《战国策·魏策二》:「衍将右韩而左魏,文将右齐而左魏。」《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议者颇言司马品高,郎官、刺史迭处,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
- 崇尚。《淮南子·泛论》:「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唐·刘禹锡〈天论上〉:「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
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名-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羊 yáng/xiáng《國語辭典》
羊 [ yáng ]
名- 哺乳纲牛科部分动物的泛称。皮、毛、角、骨可供使用,肉、乳可食用。有绵羊、山羊、羚羊等。
- 姓。如汉代有羊续。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羊 [ xiáng ]
形- 吉利、吉祥。如:「吉羊如意」。通「祥」。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名-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爱礼(爱礼)
唐 张九龄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 爱礼谁为羊,恋主吾犹马。 ——《骈字类编》
奈何 nài hé
(1).怎么,为何。《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 宋 叶适 《题韩尚书帖》:“当时有识者皆怪讶,谓‘此乃古人遗风,前辈雅韵,奈何反被劾也!’” 冰心 《往事(二)》八:“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2).怎么样;怎么办。《战国策·赵策三》:“ 辛垣衍 曰:‘先生助之奈何?’ 鲁连 曰:‘吾将使 梁 及 燕 助之。 齐 楚 则固助之矣。’”《楚辞·九歌·大司命》:“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
(3).犹言办法。《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王定 没奈何,只得来到下处,开了皮箱,取出五十两元寳四个,并尺头碎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你家里有事情,但有三分奈何,甭耽搁她的功课。”
(4).谓采取手段、办法整治对方。《水浒传》第二回:“为因新任一个 高太尉 ,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帅府太尉,怀挟旧仇,要奈何 王进 。”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 张千 ,休教走了这老子,等我慢慢的奈何他。”《平山冷燕》第三回:“﹝ 晏文物 ﹞如此踌躇了一夜,欲要隐忍,心下却又不甘;欲要奈何他,却又没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啐!半夜三更,只管软裡硬裡,奈何的人不得睡。”《红楼梦》第七四回:“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来要寻事奈何人!” ——《漢語大詞典》
(2).怎么样;怎么办。《战国策·赵策三》:“ 辛垣衍 曰:‘先生助之奈何?’ 鲁连 曰:‘吾将使 梁 及 燕 助之。 齐 楚 则固助之矣。’”《楚辞·九歌·大司命》:“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
(3).犹言办法。《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王定 没奈何,只得来到下处,开了皮箱,取出五十两元寳四个,并尺头碎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你家里有事情,但有三分奈何,甭耽搁她的功课。”
(4).谓采取手段、办法整治对方。《水浒传》第二回:“为因新任一个 高太尉 ,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帅府太尉,怀挟旧仇,要奈何 王进 。”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 张千 ,休教走了这老子,等我慢慢的奈何他。”《平山冷燕》第三回:“﹝ 晏文物 ﹞如此踌躇了一夜,欲要隐忍,心下却又不甘;欲要奈何他,却又没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啐!半夜三更,只管软裡硬裡,奈何的人不得睡。”《红楼梦》第七四回:“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来要寻事奈何人!” ——《漢語大詞典》
鸣凤(鳴鳳)míng fèng
(1).凤凰。传说中的瑞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能翔 岐 阳之鸣凤,纳 虞氏 之白环。” 李善 注:“《国语》: 周 内史 过 曰: 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 晋 张协 《七命》:“鸣凤在林,伙於 黄帝 之园;有龙游渊,盈於 孔甲 之沼。” 元 张鸣善 《水仙子·讥时》曲:“説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 岐山 鸣凤,两头蛇 南阳 卧龙 。”
(2).《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郑玄 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后即以“鸣凤”比喻贤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廉寄幕下诸公》:“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 明 杨慎 《春兴》诗之五:“争传鸣凤巢阿阁,可见飞鸿出罻罗。”
(3).泛指杰出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鸣凤也。”
(4).凤凰鸣叫。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观游龙於神渊,聆鸣凤於高冈。”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覿翔鸞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 江 南之竹, 弄玉 有鸣凤之簫焉。洞阴之石, 范 女有游仙之磬焉。”
(5).凤鸣喈喈。比喻夫妇和睦。《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 ——《漢語大詞典》
(2).《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郑玄 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后即以“鸣凤”比喻贤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廉寄幕下诸公》:“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 明 杨慎 《春兴》诗之五:“争传鸣凤巢阿阁,可见飞鸿出罻罗。”
(3).泛指杰出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鸣凤也。”
(4).凤凰鸣叫。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观游龙於神渊,聆鸣凤於高冈。”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覿翔鸞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 江 南之竹, 弄玉 有鸣凤之簫焉。洞阴之石, 范 女有游仙之磬焉。”
(5).凤鸣喈喈。比喻夫妇和睦。《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 ——《漢語大詞典》
未来(未來)wèi lái
(1).没有到来;不来。《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北史·乐运传》:“婴径尺之鳞,其事非易;下不讳之詔,犹惧未来。更加刑戮,能无钳口?”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而莫至。”《水浒传》第十八回:“知县相公早衙方散,一应公人和告状的都去吃饭了,未来。”
(2).谓尚未发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智士闻利则虑害。”
(3).佛教语。指来生,来世。《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佗……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过去、当今、未来,歷三世,识神常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 唐 寒山 《诗之二六八》:“今生过去种,未来今日修。只取今日美,不畏来生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至罪在心术,则为阴律所不容。今生已矣,勉修未来可也。”
(4).将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丁玲 《梦珂》二:“于是她便整天的躺的床上,像回忆某种小说一样的去想到她未来的生活。”
(5).指将来的光景。 杨朔 《永定河纪行》:“这条河是未来,也是现实。” 艾青 《光的赞歌》八:“我永远歌颂光明。光明是属于人民的,未来是属于人民的,任何财富都是人民的。”如:幸福的未来。
(6).即将到来。 巴金 《灭亡》第十五章:“打了一些时候,被打者的叫骂声也减弱了,两位警察先生似乎打够了,现在怒气没有了,心里在盘算未来的奖赏。”如:未来二十四小时内有暴风雪。 ——《漢語大詞典》
(2).谓尚未发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智士闻利则虑害。”
(3).佛教语。指来生,来世。《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佗……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过去、当今、未来,歷三世,识神常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 唐 寒山 《诗之二六八》:“今生过去种,未来今日修。只取今日美,不畏来生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至罪在心术,则为阴律所不容。今生已矣,勉修未来可也。”
(4).将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丁玲 《梦珂》二:“于是她便整天的躺的床上,像回忆某种小说一样的去想到她未来的生活。”
(5).指将来的光景。 杨朔 《永定河纪行》:“这条河是未来,也是现实。” 艾青 《光的赞歌》八:“我永远歌颂光明。光明是属于人民的,未来是属于人民的,任何财富都是人民的。”如:幸福的未来。
(6).即将到来。 巴金 《灭亡》第十五章:“打了一些时候,被打者的叫骂声也减弱了,两位警察先生似乎打够了,现在怒气没有了,心里在盘算未来的奖赏。”如:未来二十四小时内有暴风雪。 ——《漢語大詞典》
仪 ( 儀 ) yí
仪 [ yí ]
-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 礼物:贺~。谢~。
-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