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邵雍宋代〕《训世孝弟诗十一首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所求处处田禾热,惟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四方平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国有贤臣社稷逆子爹娘

国有(國有)guó yǒu
国家所有。如:铁路收归国有。  ——《漢語大詞典》
贤臣(賢臣)xián chén
贤明的臣子。《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君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  ——《漢語大詞典》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社稷 shè jì
(1).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幕:“足下能肩此重任,真是社稷之福!”  ——《漢語大詞典》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逆子 nì zǐ
指忤逆不孝的儿子。《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 唐 陈子昂 《为将军程处弼谢放流表》:“臣无教训,家有逆子。”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人之苦痛莫若生逆子。”  ——《漢語大詞典》
恼 ( 惱 ) nǎo
恼 [ nǎo ]
  1. 发怒,怨恨:~恨。~火。
  2. 烦闷,苦闷:烦~。苦~。懊~。~丧(sàng )。
爹娘 diē niáng
父母。 元 张国宾 《薛仁贵》楔子:“你如今离了村庄,别了乡党,拜辞了年老爹娘。”《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训女》:“爹娘万福,女孩儿无限欢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